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教研动态>>阅览文章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蓝天杯”会课活动有感

发表日期:2019/10/28 9:31:13 作者:王慧 有997位读者读过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我与“蓝天杯”相识多年,前些年的教学设计都与一等奖擦肩而过,所以也一直与赛课无缘。今年意外惊喜,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并被通知参加在扬州宝应举办的会课比赛。有幸得到学校杨兵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进修学校张晓明校长和语文教研员彭启生两位领导殷切细致的指导,最终获得会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内心喜悦多多,感激满满。

 在准备赛课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一堂课都上出自己的特色。教育原本就该是快乐的,快乐是课堂永远的主题,我希望把我的快乐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本次比赛,教学过程和课件,经过自己的揣摩和张校长和彭指导的指点,共修改了三十多次,每一次都意味着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方法的创意。

首先,根据课标要求、单元目标,确定这篇散文的教学目标为三个: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学习本文围绕主题选取生活中琐细事物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把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风格作为学习重难点。

第二,教学思路的设计,经历了无形—有形—无形的过程。从初读--细读--品读角度设计,再从散文教学方法角度,图表策略---美读策略--推敲策略,到诵雨诗--读雨文--说雨景--悟雨情的思路设计。这一切最终都化有形为无形,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两位专家每次磨课指出的问题,我不断思考、改正。一、每个环节衔接不够自然。二、设计问题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三、板书还可再推敲。四、教师评价语言不够精练。五、由于锻炼机会少,课堂不够放开,太拘谨。六、教学方法、细节上不够灵活。七、文本解读方面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一点一点去仔细思索、慢慢改进。

第三,精心做到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让上课行如流水。第一流程,请同学自读课文,这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从而把握昆明雨季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线索以及围绕昆明的雨写的人、事、物。第二流程,用“这些人,这些事,在昆明是有名的大人物,大事情吗?”过渡,从而完成作者选取生活中小事表情达意的目标。第三流程,发现美。这个过程中重点分析氛围美,为下个环节感情分析做铺垫。 第四流程,重点分析汪曾祺老先生的语言美。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并带领学生朗读。第五流程,作者的情感逐层深入理解,达到领悟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一高度。最后,以贾平凹名言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作为小结并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
     
第四,不断追求创意,体现亮点。导入部分,开始设计说出有关雨的诗句,最后想到由《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令游戏激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气氛。第二流程:发现美,想到这样的创意。用下列句式寻美:我想念昆明的雨,因为______美,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学生易于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第三流程:品味语言。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自己选的语句,并展示赏析。因为汪曾祺的这篇文章语言平淡而有味,所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其有味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借助给个别语句添加感叹词、注重标点,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进入情境,欣赏语言的同时体味情感。如:要是老师想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学生的添加如下:(咦/嗯?)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学生在用心体会的基础上加上感叹词,作者的情感也就一清二楚了。再采用师生对读的方式加以强化。如:某某同学给也来吆喝一番(“卖杨梅——”),边听边想,这句吆喝为什么不能少?第四流程:老师深情解析时,《雨的印记》作为背景音乐循环播放,最后齐读我创作的诗歌达到感情升华,情感渲染效果非常好。板书部分,运用对称美。“凡人小事  发现美” “平淡有味  写真情”,第一行,四字对四字,第二行,三字对三字,红色粉笔突出 “美”和“味”,富有创意。

课后再反思:        

 一、 还课堂给主人

本节课从目标入手,引导学生把握内容情感后,让学生圈点勾画,完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找出精妙之处。整节课的大多数时间师生共同沉浸在语言的精妙赏析之中,没有具体的预设,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靠着对文本解读和课堂把控能力支撑全场。

从某种程度而言,一节课的开放程度越深,越更有利于课堂的生成。由此我想到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手握沙,越是捏紧沙反而漏得更加厉害。我们作为老师大多数喜欢掌控学生,或者说把学生掌控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而我们所想到或设计的一些环节不一定就是从学生的思维和生活基础出发,所以往往“事与愿违”。“以学定教”,“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所谓的课改提出的理念和口号,应该就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时时处处提醒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好教学。教学无论开放的程度如何,把握住了这一点,课堂一定会开出更多思想之花。

二、重视课前预热

爱笑的老师给学生难忘的记忆。每位教师一进入课堂,都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虽然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上的是第一次课,可每位教师用笑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亲和力融和课堂气氛,让课堂正常化,活跃、跳跃。德国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和本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前谈话是上课的预热阶段,也是为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而有效的师生情感沟通。尤其是借班上课,它可以使学生尽快的投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教学得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修炼教师语言

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上课尽量做到语音甜美,具有亲和力。针对学生优秀的表现,毫不吝惜夸赞之词,不是笼统的赞许,而是具体表现的赞扬,如“这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清晰”;即使遇到学生卡壳的时候,自己再急,还是循循善诱,在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继而找出文章的多处精彩语句;语言追求美感,最后结语中说到:鲜花不常有,掌声时时在。一句话道尽人生的美好,又何须追求所谓的完美?别吝啬你的美语,多夸夸孩子吧!

四、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每个老师都应该力求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深明白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时我也从参赛的各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染到他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他们创新的思维及多姿多彩的课堂,无不让我佩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只有虚心地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提高和充实自己。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我会把这次获奖,看作一个新的起点,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老师!“完美老师”拼搏努力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QQ图片2019102800125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