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大收获
发表日期:2017/5/9 15:20:51 作者:周冬梅 有2144位读者读过
微课堂,大收获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5月8日,南京市天景山中学青年教师微型课比赛活动在三楼会议室启动。青年教师们以自选课题进行微课的制作参加比赛。学校组织专家评委进行评比,评比出校一、二、三等奖发证书和讲评,并将一等奖上报参加区级评选。每位教师认真对待,精心设计教案,展示时有的声情并茂,有的热情大胆,还有的构思巧妙……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富有童趣的教学课件,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凸显了教师一定的教学功底。虽然是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却能看出青年教师们在微型课设计上所下的功夫。
这次比赛,对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又是对他们教学素养的考验,更好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附件1: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微课制作大赛活动方案
一、参加对象
青年教师发展班全体成员
二、参赛时间
作品送评截止时间:5月20日
三、比赛规则说明
本次微课比赛作品包含微视频、作品简介及作品创作说明。
(一)微课视频制作要求
1.录制成时长8-15分钟的微视频。
2.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格式为AVI、MPG、SWF或FLV。
3.视频片头应显示学校、学科、课题、作者,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必须使用东方中原白板教学资源。
(二)作品简介及作品创作说明要求
参赛教师用文本的形式将微课作品进行简要说明。主要介绍自己在内容选择、内容分析、制作设想等方面的内容,不做具体统一格式要求。
(三)作品报送方式
教师将制作完成的视频和说明,统一打一个包上报到校教科室(周冬梅)。所有文件名统一为:天中+年级+学科+作品名称+姓名。
(五)评审及奖项设置
天中首届微课大赛评审,将聘请校外专家评审。校评一等奖上报区参加区里比赛。
比赛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奖品为价值约200元电子产品,二等奖奖品为价值约150元电子产品,三等奖奖品为价值约100元电子产品。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教科室
2017年5月8日
附件2:
微课评审参考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选题设计 (15分) | 选题简明 (10分) | 主要针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 |
设计合理 (5分) | 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 | |
教学内容 (30分) | 科学正确 (10分) | 教学内容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 |
逻辑清晰 (10分) |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 |
内容完整 (10分) | 教学内容完整无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体现完整设计思路。 | |
教学效果 (40分) | 目标达成 (20分) |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
形式创新 (10分) | 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 |
趣味性强 (10分) |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语言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 |
作品技术规范 (15分) | 结构完整 (5分) |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还应该包括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辅助扩展资料(可选):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等。 |
技术规范 (5分) | 微课视频时长符合中学≤8分钟的要求,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 |
录制方法 得当 (5分) | 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录制手段,作品整体效果好。 | |
总计 |
附件3:
微课大赛获奖名单
姓名 题目 获奖等次
朱亚君 一等奖
杨美林 一等奖
赵 昕 一等奖
王 瑞 二等奖
朱 鸣 二等奖
郭永胜 二等奖
王 慧 二等奖
藤丽祥 二等奖
王 清 二等奖
张维军 二等奖
薛 娜 二等奖
朱 敏 三等奖
冯海云 三等奖
笪春梅 三等奖
金华丽 三等奖
李慧翼 三等奖
陈美玲 三等奖
王 静 三等奖
王慧(小) 三等奖
张玲玲 三等奖
章明霞 三等奖
李 燕 三等奖
孙明晴 三等奖
周书娜 三等奖
潘 谱 三等奖
石国华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