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17年班会课程化中学组现场观摩会沙龙实录
发表日期:2017/12/4 10:45:34 作者:朱鸣 有1185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17年班会课程化中学组现场观摩会沙龙实录
沙龙主题: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
沙龙主持:陈小锋(江宁开发区学校)
参加人员:冯锟(宇通实验学校)、陈园(觅秀街中学)、杨善明(东山外国语学校)、黄俊(百家湖中学)、王清(天景山中学)、曹会敏(麒麟中学)、王赂(江宁初级中学)、阚雪玲(竹山中学)
沙龙时间:2017年11月29日
沙龙地点:竹山中学
沙龙过程:
主持人及嘉宾自我介绍。
主持人:我们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你对班会课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阚老师这是您的主场,请您先谈一谈你的看法。
竹山阚雪玲:
记得习主席深刻指出: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班会课最真实的写照!让我们的孩子们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领跑者!”高度尊重,信任学生,让他们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会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来,由于活动是他们自己组织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他们想出来的,切身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自我的内化过程中实现智慧的生成,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这样开展的主题班会就会逐步实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最终目的!这点在我们竹山中学的很多次班会课中,我亲身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老师选到自己要求参与;从教师评到师生评和生生评;从一个个低头小声的说话到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从看不见小手到满满的到处高举着可爱的手等等,均体现了孩子们当家作主的这种欲望和成效。记得一位家长兴奋地说:竹山的课前三分钟改变了我家宝贝的性格!回家准备材料从来没这么主动认真过!而我看到的是内在的动力引导着孩子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主人!
主持人: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是一种需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需要,阚老师的发言里流露着自豪和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之后看到学生成长的欣喜。其他老师呢?
东外杨善明:
我来说说吧。我很欣赏阚老师的观点。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正是我们今天沙龙研讨的主题。班会课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所以我很重视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每次我必尽我所能,提出对孩子们的美好期待。正如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说,教师应对学生抱有更高期待,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如此循环。下面我就结合过去三年我带班主任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记得在初一下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们的班会课主题是:做一个很“正”的9班学生,期待大家做一个正气、正直、有正能量的学生;初二时,我们一起商量,班会课主题是:做一个“辩是非,明道理”、做一个“敬畏规则,自觉自律”9班学生;初三了,面对中考,班会课当然要围绕中考,此时定下的主题是:“平心静气、全力以赴、挑战自我”,做更好的自我不留遗憾。
主持人:杨老师非常关注第一次,巧妙更加是系统的筹划一学期的工作,班会课的设计也是立足在学生才是班会课的主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自区教育局推进班会课程化以来,老师们对班会课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哪位老师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百家湖黄俊:
是的,传统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是整个班会过程中的中心人物,班主任唱主角,要么“一言堂”式,要么训话式,要么传达报告式。而学生只能洗耳恭听,而且往往是带着极不情愿的心态上完一节班会的,因此也难怪有的学生怕上班会,把班会称之为批斗会、挨骂课。
而随着这几年班会课程化的推进,我们的班会课上,学生已经成为班会过程中的中心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我们让学生去组织、设计并主持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主动地提升自我,实现人格的建树。
抢话筒
觅秀街陈园:
班会课中谁承担中心人物的角色是黄老师划分传统班会课和现代班会课的依据,对于班会课的划分,我认为还可以从形式上来看,有的人认为班会是一种会议;有的人认为班会是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在这两种理解之下,班会课很可能会变了味。会议式班会课偏重于加强班级管理的,最后很可能变为简单的表扬会、反思会、定计划会等,而教育活动形式的班会课强调活动性,认为是学生在班会中通过活动获得训育,最终达到落实德育大纲的目的。在我看来,班会课更应该是一门课程,最终落脚于中小学校本德育活动体系的建设,我们在开展的时候要避免班会成为一种教师主导的简单直接式的任务型会议,也要避免它简单沦为一种教育活动实施,缺乏教育连贯性。
主持人:陈老师的发言很精彩,掷地有声。的确,班会课可以是会,也可以是课,但它更应该是一门课程。德育研究室姜书勤主任多次提醒我们,班会课所强调的不是知识取向而是问题取向,应该侧重在班集体的价值引领、情感凝聚和学生们的自我教育、激励鞭策上,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误区和盲点呢?我们进入到今天沙龙活动的第二个话题,我会暂时放下话筒,不再一一邀请、点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谁先来——
百家湖黄俊:
我先来抛砖引玉吧!据我了解有的班主任听说要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便以“学生自治”为由,索性将主题班会全面放给学生,并以“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为骄傲。我们不反对“学生自治”,但是,我想如果班主任从头到尾不参加,连起码的纠正和指导都没有,事前没个计划,过后又不总结,权力下放到“自己没事”的地步,那学生恐怕就要出问题了。
天景山王清:
其实班主任也应是班会课的参与者。学生主持的班会课,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把握课堂的实践能力不够,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班主任就要在班会实施过程中起到一个动态掌控的作用。可以在每个小环节结束后进行点评、小结,也可以关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是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最后班主任还要进行总结提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班会课的主体地位和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作用。
宇通冯锟:
听了黄老师和王老师的感悟我也有一些思索:以目前班会课程的理念推进,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经途径,它的教育意义是无法用具体事例和语言来形容的,学生们的成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题本身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二是整个以主人姿态完成的“参与过程”是无比珍贵的体验。当然我也有一些困惑:学生在完成这个角色担当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甚至是周而复始的,比如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一个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参与,最后得到锻炼的总是少部分,如何发动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呢?
竹山阚雪玲: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同意王老师的观点,也能体会冯老师的担忧。但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对教师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度的把握是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困扰!这个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最终目标就是:稳稳的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真正实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在班会中让主动性生根,开花,结果。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而我们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也是同一条路。我清晰记得我们竹山在一次初二年级二十个班的省级班会课公开课中一位听课教师主动找到我,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们如何培养这些主持人的?你们之前培训过吗?全权交给学生您是怎么做到的?你给孩子们如何分工的?等等,我内心感到孩子们的班会课还是具有一定的魅力!但是我也知道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能够主持的到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记得习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如何成为一名高大上的“引路人”将是我教师生涯中一直追求的目标!
觅秀街陈园:
阚老师从教师的角度回应了冯老师的疑问,对于“班会课如何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的问题,我也有一些思考。从班会课本身来说,一堂课如果想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必然有它的趣味所在,那我们是不是要思考“如何让班会课变得新颖有趣?”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形式的多样性。班会课不能满足于角色扮演、感悟分享、读书汇报等常见形式,还应该有所创新,例如模拟场景式班会,可以召开“答记者问式”班会来组织一次期中测试经验总结班会,也可以召开“导演选角式”的班会来展开一次班委选拨的班会。第二,场地的多变性。班会课不一定局限在教室内部,可以走入草坪到樱花树下分享人生感悟,也可以走进报告厅来一场模拟法庭。第三,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帮助促进班会课的开展,比如我们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唤醒学生的现场感,促使他们进入当下的情境。除这三点之外,我还认为班会课最重要的召唤魅力在于情感的制造和引导,以《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为例,如果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去发自内心地为父母做一件事,并且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能感动到父母,这样的安排更能使学生内心充满情感波澜地参与班会课,也更容易获得感悟。
东外杨善明:
我很赞同陈老师的观点,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使集体的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班风。谈两点具体做法:1.作为班主任,平常要注意收集班级里的好人好事,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为学生的班会课收集素材,这样班会课上的内容更接地气,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就列好本学期的班会课计划,计划里可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并预留足够的机动班会课时间供学生自主选择,做到班主任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百家湖黄俊:
陈老师和杨老师说得都非常好,但可能有的老师还是担心把班会课完全交给学生组织、主持,班主任就失去了德育的主导权。比如对班会过程中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在讨论或发言中产生了错误,学生对课堂讨论的时间、氛围掌控能力也有限,还有涉及一些价值观的问题的引导可能不够到位、阐述不够全面,因此如何让我们的班会课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班主任的主导性显得尤为重要!
江宁王赂:
我想就黄老师的问题谈谈我的认识。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应当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即坚持“双边性”——学生的主体性和班主任的主导性。
学生是班会课的主角。班会课的效果,一是取决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二是学生能够在班会课上有所感悟。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的各个步骤指向学生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二是在活动设计方案的产生,要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麒麟曹会敏:
刚才王老师谈到了在班会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在班会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使班会活动顺利进行,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比如:
(1)在班会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主题酝酿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共同确定主题内容,但班主任必须清楚主题的针对性,把握主题的方向。
(2)在班会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例如,主持人的讲稿,PPT的制作,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准备等等)及时发现问题,与学生商讨弥补措施,要鼓励学生努力把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好。
(3)在班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观察、搜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对于活动中的矛盾和偶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理。例如:我在听一节初一的班会课《文明礼仪伴我行》时,主持人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有一位男生站起来回答说:“抽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很显然,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抽烟才可能算是不文明行为,在家里等私人场所抽烟就属于自己的自由了。这个男生对“不文明行为的”认知是模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适时的介入,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及时引导,从而达到班会活动的教育效果。
因此,班会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主持人:是的,科学的学生自治、度的把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边性关系,大家的交流越来越深入透彻,也越来越精彩,真的不忍心打断大家。但时间毕竟有限,我们接下来要进入到最后一个话题的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老师们有哪些好的做法和建议?
宇通冯锟:
我也来个抛砖引玉吧,我在这儿也分享一点我的做法,我非常重视小组的团队合作,我秉着这个思想一直在践行一个做法:提前公布主题,让学生自己成立研讨团队,班会正式开始之前让团队说课竞标,那个团队的方案胜利了则用哪个团队的方案,集全体的力量去实施这个中标团队的设计。这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激励,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班会课育人的附加值。
麒麟曹会敏:
刚才冯老师谈到了提前公布班会主题,让学生自己成立研讨团队竞标的方式非常新颖,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我学习。那么,班会活动的主题该如何确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可以根据班级的整体需求确定。例如,在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班级刚刚组建,同学之间不熟悉,班级缺少归属感,没有统一的规范。在这种班情下,班会的主题就可以沿着两条主线开展:第一:增强同学之间的熟悉度和对新集体的归属感;第二,将常规的规范教育与班级发展结合起来开展主题班会;在第一条主线下,我们可以先后开展《我们的心家》《一次握手,一生朋友》等主题班会;在第二条主线下,我们可以先后可以开展《我们的班规我们定》《感悟团队》等活动。
(2)可以根据班内的特殊的突发事件临时确定。例如,我们班本学期的一天早晨6:30,班内突发了一起两个男生因发生了口角而动手打架的事件。于是两天后,针对这一事件,在班级内开展了《拒绝校园暴力,学会和睦相处》的班会课。在课堂上,两位同学现身说法,讲述了两人对本次暴力事件的心理历程。对班上的孩子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法定节日。例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召开感恩主题的班会课等等。
江宁王赂:
冯老师和曹老师讨论了班会的主题从哪来和怎么来,非常有指导意义,先前陈园老师也提到了班会课的形式应该多变,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具体案例的做法,如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们从故事中寻找成长的力量;还可以寻找学生们喜欢的话题,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将班会课成为我与大师的对话课,让学生推荐好书,分享好书,与书中人物交流。
当然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我们所开设的班会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系列主题班会,因此,在组织设计班会时,班主任主导,学生是主体,班主任和学生应当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做主人,班主任应当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引导而不强加、疏导而不强灌、帮助而不包办,启发学生去思考,扩大教育范围,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竹山阚雪玲:
一次次的班会课让我深切感受到主持和参与的学生会拥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而他们的发言会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小事着手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班级管理的细化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而这种自主性一旦形成,我们后面就可以本着“安全,质量,绿色,人文”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精神高贵,学业进步”的教育愿景;坚持“以爱有爱,幸福教室”的策略路径来开展好每节班会课!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天景山王清:
老师们在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还有一点想法补充一下:
让学生充当“小班主任”主持班会课,可以由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评论人等,实行轮流制或临时制定。课后全班同学评议,每月选出主持之星和评论之星,并在班里将这些同学的照片展示出来进行表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会课的主持评论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管理班级的能力。
百家湖黄俊:
几位老师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都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和策略。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让学生参与班会,成为班会课的主人,好处多多:
一来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从班会的设计、素材的搜集、课件的制作到班会课的正式召开,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班会主持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收获了快乐。
二来增强了班会的效果。由于是学生自己召开的班会,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内容,设计问题也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同学们也就更愿意接受这种教育,教育效果自然要比以往班主任一言堂的说教要好很多。另外,这样的班会课从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因为要上好一节班会课,比上好一节文化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大。
主持人:
竞标、小主持人、小评论人,大家奉献了很多的金点子。不管是为了学生,还是好处多多。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课在学校教育的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区教育局自2014年起主推班会课程化建设,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课程化建设风生水起。今天我们又听到了老师们对班会课理解和践行有很多的真知灼见。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新时代科学的学生观,也是情感教学理论的核心。
沙龙的最后我想邀请每一位嘉宾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对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这个主题的理解。
阚雪玲
班会课,为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并学会思考!
黄俊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所以请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记住这句话,把管理权放心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会课的主人!
陈园
李镇西老师曾言“要解放班主任”,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应该是解放的最初一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也将会成为最精彩的一步!
杨善明
相信学生,一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曹会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班会还给学生,就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王赂
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王清
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学生将变成最耀眼的新星。
冯锟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在班会课程建设上我们要时刻记得我们要为学生服务,也算是不忘初心吧!
(全体致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