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园地>>班级创建>>阅览文章

七(8)观后感

发表日期:2015/3/11 14:52:58 作者:潘光军 有935位读者读过

2014年感到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

七(8)班阮童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终于落下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被人称为“中国氢弹之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起了关键作用的核物理学家于敏;作为乡村教师代表的前外交官朱敏才和老伴孙丽娜,相继在九年时间,走过了5所小学进行义务教育,不顾艰苦的环境,仍然坚持自己当初的梦想,为山村孩子们进行学习;化名为“炎黄”的张纪清捐款寄钱27年,一直未显真人,但他的“炎黄精神”却崛起了人民的爱心善举;在儿子一岁时便陪伴在他身边的“老师”、“伴读”,坚持和从小失去听说功能的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她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职陪着儿子一起上学,做儿子的向导和耳朵。12年苦读,儿子终于考上了大学;木拉提·西日甫江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师昌绪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技术,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大院里的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在此期间,错过了父亲的最后一面,只为了人民,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选择建设人民的快乐生活。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