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校园动态>>阅览文章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课改团队总结
发表日期:2014/12/3 19:29:17 作者:孙明晴 有762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课改团队总结
2013年8月底,天景山中学一行七人来到了山东省昌乐二中。“271教育”的风采和初步成果深深吸引了他们,一来就是一年,扎根课堂,投身教研,合作交流,这样的一群人把二中当成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第二故乡。在追寻二七一教育的路上,他们谱写了新课改下教师热爱教育、善于学习、团结共进的师德新篇。
一、离家千里,缘于内心的那份热爱
一场基础教育课堂“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像潮流一般,几乎要席卷全世界。这场“革命”的最大特征是,将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而课堂的主要任务也在于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同时创建学习共同体也自然“成为学校改革的哲学”。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着诸如“创建学习小组”之类的改革,天景山中学也不例外。然而改革总是在分数、纪律的挑战下屡屡受挫,课堂改革的希望在哪里?2008年起步,经历一年左右的反复,2010年逐步走上正轨,2013年高考初露锋芒,位于山东潍坊的昌乐二中用他的改革实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追梦人。天景山中学的一行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赶赴到了千里之外的昌乐县。
谁的家里离得开?!冯海云的小孩正值幼儿园入学,只好丢到了乡下,由爷爷奶奶带着就近入学;孙明晴的孩子赶上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不得已把体弱多病的婆婆从老家接来帮忙照料家务,辛苦老公悉心关照儿子的学习;刘玉蓉呢,女儿小升初,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妈妈的陪伴和指引……是的,每个家庭各有各的困难,离不开家的理由千千万!然而,离开的理由大抵相似,只有一个:内心涌动的那份对教育的朴素情怀!
二、忙碌一年,聚焦课程与课堂
一所学校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走进二中,驻足二中,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无疑就像打开了一本教科书,值得品鉴的东西有很多。在扎根二中的一年中,天景山团队日有所学、日有所思、日有所进。
首先是课程方面。团队成员集体阅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深化了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学校课程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而导学案正是学校课程的具象化。在这样的认识引领下,每位教师着手编制本学科的导学案,逐步养成了以“课标”为纲,以教科书、教参为参照,面向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着眼学生需求设置“我的疑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探究案”的备课习惯,在围绕一份学案的反复修订和多份学案的编制尝试中,逐渐学会了编制学案。
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课程性质的基础性为各地方、各学校编制符合地方、学校特色的教材预留了空间,也赋予了教师创新教材的使命。在昌乐二中推进课程建设的背景下,团队内的每位成员与二中学科组教师一起,思考研讨各门学科的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学科素养以及学科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教材观,对教材整合也得出了一些初步看法。在学科组的课程整合报告会上,刘玉蓉、王本喜两位敎师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课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课堂。“271课堂”是“271教育”中相对直观但却最具特点(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部分。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培训,天景山团队硬是硬着头皮进了课堂。先听后讲、多听多想、边学边教,团队成员终于走过了初期的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阶段,慢慢让课堂融入了个性化的元素。冯海云老师重视绘图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每学一条河流、一个地区必让学生先独立绘图,再依图分析,这一做法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在二中的地理课堂上得到推广。在历史学科的文化课教学中,孙明晴老师运用“展厅”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梳理、自信表达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被本学科组的教师普遍借鉴。
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教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在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和《学校的挑战》两本书的启发下,团队成员开始重新思考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倾听”、“串联”与“反刍”。于是,课堂的讨论不再追求热闹,而更讲求宁静倾听后的有序表达了;教师的“串联”作用得到重视,怎样简练有力又恰当好处成为共同的关注点;大家开始对依靠部分学生推进课堂学习的做法加以警觉,学习小组内部的反刍功能得到强化。通过阅读,越出二中看课堂,团队成员了解到课堂的分层目标未必科学,学习小组的成员以4人为宜,围扣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才刚刚开始,教师之间的同僚性合作对课堂革新意义深远……
三、感怀这一路,亲情友情师生情
自启程的那一刻,团队的成员相互间就成了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南方人主食稻米,北方人则主食面粉。入乡难以随俗,大家想到了一起烧饭做菜。很快,男女搭配的值班表安排出来了,每天晚上的聚餐成了大家休息放松、集中研讨教育教学的美好时光。在餐桌上,大家交流教学实践中的新发现:学生书面展示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5分钟内才不至于拖堂;咀嚼一天当中听到的好课:两人对口相声形式的口头展示很新颖,在汽车导购的情境下探讨影响物价的因素让经济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分享阅读中的精彩观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学校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等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下,大家组建了学习小组,在每周五下午集中活动。小组内先分工再合作,共同把学习的所得梳理成稿、完善定稿。高宝林负责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冯海云负责导学案编制的整理,孙明晴负责学习小组的建设跟踪,李海林负责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郭永胜负责两组建设材料的搜集,最后由叶校牵头,逐个研讨,从格式的规范性到内容的可行性,一一把关。遇有意见相左,各陈其理,问题总能在争论中得到解决,大家笑言: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团队成员的教育能在儿童的情感上耕种,从而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谊。初一十班的姚继尧本是一个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孙明晴老师提供的安全性、鼓励性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成绩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逢节日他都会给孙老师送上质朴的祝福;李海林老师非常热情,总是愿意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与学生交流,经常参加学生的生日会,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候选人;高宝林老师思维灵动,语言幽默,学生非常喜欢,全班同学都为他庆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葆对教育的一份热忱,从不放弃自我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潜心推进课程课堂建设,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成长,这是天景山团队用行动描摹的新时期师德蓝本。
其实他们也才刚刚出发,但一路上因为有梦,有同伴的携手,他们拥有了勇气和力量!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