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科研动态第七期
发表日期:2011/12/3 0:00:00 作者:周冬梅 有1133位读者读过
教科研动态
第 七 期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1年11月
【编者按】学期过半,在“科研提升年”的主旋律之下,诸多学校在结合本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着各级各类科研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现将本月重点活动编辑如下,以供各学校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科学园小学开展区分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推进会
11月1日下午,科学园小学召开了构建以“服务文化”为核心的区分性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施推进会。在校长室的组织下,校级领导、实验班级教师一共30余人学习了有关区分性教学的相关内容,布置了近阶段学校开展研究的任务。
会议上,周海丽副校长就学校开展区分性教学进行了动员。学校教科室陈江华主任带领实验班级成员学习了“服务文化”为核心的区分性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了学校开展区分性教学的相关研究目标和内容,布置了近期研究与推进的具体工作安排。
会议让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近期实践研究的工作安排:区分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将从学情调查和区分性课堂两条线进行推进;学情调查以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主,进行研究推进;区分性课堂研究,以课堂实验先锋成员为核心,以实验班级的任课教师为主,进行研究推进。
此次会议,既是一次学校开展区分性教学的动员会,也是对区分性教学的认识普及会,更是科学园小学开展研究的布置推进会。科学园小学将继续以服务型文化为核心,坚持三步走的战略,深化友善用脑的课堂研究成果,细化学情调查的研究分析,切实做好区分性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铜山中学举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会议
11月2日下午,铜山中学行政和教科研中心组成员23人在学校校史室召开了新学期工作会议。这是该校首次成立中心组的首次成员会议,也是推进“教科研提升年”的具体举措。
会上,教科室王勇龙主任就教科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关系激发成员的教科研热情,从当前全区教科研发展的形势和该校教科研的现状分析对比,查找该校教科研不足的原因,使成员树立教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后罗明校长阐述了学校组建中心组的意义,带领成员学习了“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学校“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前瞻性思考,并用自己教研室和教科室的工作实践谈教科研的体会,既语重心长有寄殷切希望。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
禄口中学召开80后青年教师会
近日,,禄中召开了80后青年教师会,陶光富副校长、教务处邵革林主任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学校全体80后教师准时到会,会议由教科室黄春主任主持。
会上,首先由教务处邵主任宣读了《关于“80后”青年教师征文、读书活动的情况通报》,就前阶段学校开展的两项“80后”青年教师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了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青年教师;同时对“80后”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教科室黄主任带领大家学习了文章——《不用聪明人》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对“80后”教师群的一些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80后年青教师认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自己更好更快成长。最后,陶校长总结了本次会议,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对全体“80后”教师提出了期望。
禄口中学“80后”教师群成立于2010年3月,禄中的“80后”学历高、能力强、有活力,接受新事物快、发展空间大,在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很优秀。成立这样一个学习型团队旨在促进青年教师能加强学习,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为禄口中学更好地发展贡献新的力量。“80后”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已经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班级管理工作有章法,学科教学有办法,教科研有想法;先后有多人获校级乃至区级先进班主任,每年都有老师的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
第三届“全国教师‘个人课题’研讨会在徐州顺利召开
11月4日,由《中国教育报》主办、南京市教科所和徐州市教科所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个人课题’研讨会”在徐州市中汇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周刊赵小雅主编、中央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陈如平主任、徐州市教育局李局长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18个省300多名代表到会。其中,区教科室薛慧老师和天印高级中学马亚红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马亚红老师提交的《个人课题,一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被选中作为大会交流材料。在分享演说交流阶段,马亚红老师的《草根的声音——个人课题的最大价值和教师的职业幸福》获得了一致好评。
东山外校邀请南京市教研室陆静主任来校讲学
11月4日下午,东山外校邀请南京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来校讲学。东外初、高中部200多教师齐聚报告厅。参加报告的还有江宁区教研室的部分领导和全体中学组教研员。
报告由韩海燕副校长主持,陆静主任作了主题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报告。陆主任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立足岗位、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教科研等方面,并介绍了教师如何制定专业成长目标,如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等。整场报告历时近两个小时,陆主任语言朴实无华,案例与理论穿插,深入浅出。与会区专家及全体老师认真听取了报告。最后,赵庭标副校长作总结发言,指出学校近期将组织全体教师制定教师三年专业发展目标,号召全体教师抓住契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学校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东山外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的方式,邀请专家进校园讲学,使老师们有机会与教育名家面对面交流。东山外校还将继续发挥好“中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地”的平台作用及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努力打造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
区机关幼儿园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圆满结题
2011年11月16日,由市教科所徐步伟书记、姚慧主任及区教科室董福才主任等一行组成的专家组,对江宁区机关幼儿园承担的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让幼儿学会生活——幼儿生活能力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结题鉴定。
在结题鉴定会上,该课题组主持人明洁园长作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负责人张小玲宣读了课题研究报告。专家组在查阅了研究资料,并与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后,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
江宁区机关幼儿园在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准备充分,实施扎实,总结有成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初步建构了该园的生活能力养成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体系,促进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该园鲜明的生活教育特色。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各校积极开展学情调查工作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2011年11月2日下午,根据江宁区教科室的统一安排,百家湖小学的王林老师应邀来我校对部分教师进行学情调查培训。这得到了学校多名青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热情响应。
王林老师首先给教师们解释为何要做学情调查,接着阐释了何为“学情调查”,随后重点解读了友善用脑学情调查的基本思路,最后则是“学情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 ”,从操作层面对班级开展学情调查的步骤、程序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王老师孜孜不倦的话语,犹如春雨甘露,滋润着每位教师的心田,可谓是学校开展学情调查的一次“精神大餐”,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通过讲座,教师们更深刻的领悟到: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方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同日下午,东山小学王小兵副校长来到横溪中心小学进行学情调查培训。宽敞的电教室座无虚席,除了实验班的老师,还有很多老师怀着强烈的兴趣也参加了培训。
王小兵校长首先阐述了学情调查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区学情调查的现状和东山小学的先进经验,激励我们认真钻研此项工作,接着从认知倾向调查、思维类型调查、学习快乐度调查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学情调查的具体操作。王校长的讲解风趣透彻,参训老师被深深吸引,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
此次培训提高了老师们对教育对象——学生的重视度,知道了只有真正了解了每一位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会后,老师们一致表示,要深入研究,抓紧实施,早出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1月4日,上元中学初一班主任和语、数、外老师集体参加了学情调查的培训,本次培训由教科室朱雪琴主任组织,董云峰校长助理主持,李杏丽老师负责具体培训工作。
老师们从理论角度了解了学情调查的科学原理和具体意义后,着重学习了三张调查表格的操作。从培训学生到上机操作,从电子卷的收发到数据的回收,从分析表的统计到调查报告的完成,从教育教学对策的给予到学生学情档案的建立,老师们都有了一套系统的工作思路。
除此之外,我校在学情调查这一方面的工作,还将会请来南大相关专家,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习的影响等角度去做相关研究,相信此举对我校的学情调查的工作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1月21日,带着一份惊喜、一份好奇,上坊中学15位班主任、3个年级段主任以及3位信息技术老师共同参加了学情调查培训会。
区学情调查中心组2位成员周冬梅(天景山中学教科室主任)、汪秀明(上坊中学教科室主任)为参会者作了精彩报告。周主任从什么是学情调查、为什么要进行学情调查、学情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学情调查等做了细致的讲解;汪主任在会上布置了学校如何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网上答题,如何进行生成数据的处理,如何建立学生的个人学情档案,以及学校、年级段、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家长如何正确利用学情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帮抚等做了具体说明。
参会老师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做好这次学情调查工作,全方位摸清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近年来,上坊中学外来民工子女已占全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基础都十分的薄弱,面对这样的这样的生源、生源结构,上坊中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开展融合教育和公平教育,将外来工子女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号召全体教师真诚关爱每位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开展学情调查就是贯彻落实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各校积极开展菜单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
11月9日下午,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董福才主任来到秣陵小学为教师们开展了《“友善用脑”教与学》的菜单式讲座。
整个讲座历时一个多小时,可谓是精彩纷呈,使每位教师都获益匪浅。讲座过程中,董主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从“友善用脑的概念”、“友善用脑的教学原理”、“友善用脑的学习方式”三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友善用脑”教与学的理念。会后,不少教师意犹未尽,在回去的路上与同事交流的话题都是“友善用脑”。这次有关“友善用脑”的讲座无疑是对该校教师的一次促进。
本月,天元城幼儿园也邀请到了上元小学方峥嵘老师来园进行“菜单”讲座。方老师以上元小学品德团队事迹为素材,进行了题为“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品德团队成长讲座。通过讲座,我们感受到了“花之队”的智慧、策略、团队精神以及成果。上元小学品德活动课专题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从教师的角度完美诠释了其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历程。同时,示范园、交通园、武夷绿洲幼儿园全体教师也都参加到此次讲座学习中,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11月16日下午,江宁小学邀请了禄口小学的潘斌老师到校讲座,潘老师在“数学教师博客群”中颇有建树,聆听 “禄口老潘”(现名 “一九得九”)的“学习知识、撰写博客、研究课题”的讲座,使江宁小学的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潘斌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他讲述了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普普通通的行动,点点滴滴的收获,扎扎实实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平凡的,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做到
——只要坚持!“博客”见证了潘老师的成才之路,也见证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坚持就是胜利!潘老师用自身成长成才之路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我们都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
11月23日下午,在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安排下,实验小学蒋崇勇主任应邀来到周岗小学,为我校教师们进行《有效预习---学生自信走向课堂的基石》的菜单式讲座。
整个讲座历时一个多小时,蒋主任以预习为切入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向教师们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对我们今后教学的一次指引和促进。蒋主任平实的话语,睿智的思想和理念,信手拈来的教学实例,深深吸引了广大教师,并触发了教师理性的思考,使每位教师都获益匪浅。
龙都初级中学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圆满结题
11月22日上午,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举办了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乡土化劳技教育新形式的研究》结题鉴定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静波副所长、沈曙虹副所长、李亚娟博士以及区教科室相关领导到校进行检查指导、验收鉴定。
结题会上,王啸林副校长作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负责人彭生翔主任就研究报告向专家组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查阅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过程性材料,进行互动交流。
专家组认为,龙都初级中学的 “十一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乡土化劳技教育新形式的研究》能基于学校的教育特色、乡村特点和时代的价值取向。围绕课题研究学校开展了不少“有趣”的实践活动,把劳技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围绕“劳技”进行研究,步步深入,越做越深;开创了劳技教育的新形式,体现了“劳而获”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教科研的含金量。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学校今后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专家组强调,该课题研究应当进一步增强研究意识,明确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问题去设计活动、开展活动。最后,沈曙虹副所长代表专家组宣布该课题成功结题,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江宁区陶研共同体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陶研工作交流会在天景山小学召开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的120周年,全国各地陶研会等组织举行了各种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江宁区陶研共同体研究决定于2011年11月24日在天景山小学举行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学校工作交流会。
会议由清水亭学校白连顺校长主持,南京市教科所祁海燕主任、余庆主任,江宁区教科室领导董福才主任,共同体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全程参与了活动。
共同体各校工作经验交流之后,白校长对12月份工作和2012年陶研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大家一致赞同,从2011年12月份开始举行四个一活动,即“举行一届学陶杯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编印一本学陶论文集、出一期学陶师陶专题橱窗、围绕省陶研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选定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等活动。市、区教科研领导认为此次会议务实、高效。
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暨友善用脑教学展示活动在我区东山小学举行
11月24—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300多人,参加由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教育学会主办,江宁区教育局协办,东山小学承办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友善用脑“教”与“学”》活动。24日上午,与会人员参与了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聆听了蔡小平校长及其团队的专题汇报。下午,观摩了省特级教师王红梅的语文课,学校优秀教师朱本飞的数学课。著名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对东山小学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把脑科学运用于课堂教学,并且收到如此好的效果,是全国第一家。他还强调:课堂上要做到动与静、口头练习与笔头练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学习“三个结合”;一堂课要做到一定要看书、一定要讨论、一定要提问、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一定要达标“五个一定”。这样的课堂他在杜郎口没有找到,在洋思没有找到,在东山小学的课堂上找到了。他鼓励东小师生,要坚持做下去,一定大有作为。
25日上午,东山小学所有年级一、二两节课对与会人员开放,他们随性地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听任何老师的一节课。东山小学老师们“友善用脑的课堂”全面诠释了学校课改实践的魅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精彩的课堂,浓郁的校园文化引发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他们或走进学生中间交谈,或举起相机拍照,或和任课教师对话,或驻足凝视……在参会人员饶有兴趣、津津乐道之时,东山小学有序、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再一次让参观的校长老师们啧啧赞叹。
翠屏山小学邀请孙军博士来校讲座
11月25日下午,我校请来了孙军博士,为我校全体老师开设了一场题为《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孙军博士主要围绕“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概念、设计、执行、评估等方面,让老师明白了“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怎样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对如何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及开展专业发展规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讲座增强了全体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的意识,使大家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寻求专业发展的机会,提升综合素质。
江宁示范天元城幼儿园省“十一五”重点自筹课题圆满结题
2011年11月29日上午,天元城幼儿园面向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幼儿园、江宁区幼儿园及科研中心教研组展示了省“十一五”重点自筹课题(江宁区幼儿园“十一五”唯一的省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沈曙虹所长、姚慧主任以及区教科室、区托幼办等一行组成的专家组参加了成果展示活动,并组织了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现场会。
现场会在课题研究介绍的专题片《儿童剧中你、我、他》中拉开序幕,以短片的形式展示了课题研究中幼儿、家长、教师的成长。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实施人分别做了课题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家长代表的发言从家长的角度和大家交流孩子了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的变化,会议中穿插的儿童剧表演《蛇偷吃了我的蛋》,孩子天真可爱的表演,活跃了现场会的气氛,更让参会人员备受感动,在欣赏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热泪盈眶,同时深刻感受到课题研究的成效。在最后答辩环节,专家与教师进行积极的对话交流,对家园互动式的形式以及课题研究品质、园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交流中专家们对本次课题现场结题成果展示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活动安排别开生面,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引领了幼儿园特色发展。专家组同时提出了希望:学习研究方法,将特色课程向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渗透,将家园互动式趋向常态化,同时,构建“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原则与策略层面---操作层面”的课程框架,提升研究品质。课题之路将只有起点,永无终点,相信天元城幼儿园课题研究之路会更加踏实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