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江宁教科研动态第六期
发表日期:2011/11/7 0:00:00 作者:周冬梅 有4017位读者读过
教科研动态
第 六 期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1年10月
【编者按】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全区的教科研工作继续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并且呈现出喜人的收获景象,与这样的丰收季节相得益彰!现将本月重点活动与成绩编辑如下,以供各学校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首届长三角教科研优秀团队、教科研标兵和优秀论文评比结果揭晓
近日,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团队、教科研标兵和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结果揭晓,南京2所学校获“教科研优秀团队”称号,3人获“教科研标兵”称号,9篇论文获奖。我区高级中学获“教科研优秀团队”称号,区教科室汪圣龙老师的论文获奖。
据悉,此次“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团队、教科研标兵和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根据“长三角地区”教科院(所)联席会议有关精神,由各省(市)、市、县(市、区)教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推荐,经评委会评审、表决,共有60所学校(单位)被评为教科研优秀团队、90名个人被评为教科研标兵和300篇教科研优秀论文获奖。
科研丛书之一《教师教科研读本》正式发行
十月,一本凝聚了诸多一线教师科研经验与智慧的读本——《教师教科研读本》,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发行。
这是一本推介和开展教育科研的指导用书。它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界定、基本过程、常用方法、创新方式和优秀案例五个方面对教育科研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较好地回答了“什么是教育科研”和“怎样进行教育科研”的命题。同时,本书融理论诠释与实践指导于一体,并且附有一些典型的范本。全书文字简洁而畅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人觉得教育科研可近、可亲、可做。
本书是教科研提升年中科研丛书的第一本,祝贺本书发行的同时也更加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能融入到教育科研的热潮中来,用开放的心态去阅读、去学习、去感悟、去实践,让教育科研的种子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我区荣获多项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成果奖
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已经公示。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评出“十一五”期间我省“决策咨询类”、“理论创新类”、“实践探索类”三类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在三类奖项中,普教系统共有89项成果获奖,南京摘得其中的24项,占27%,我区共荣获5项成果,获奖数排在省市前列。获奖单位分别为:区教育局、百家湖幼儿园、示范幼儿园、东山小学、江宁高级中学。其中全省获“决策咨询类”奖共16项,15项为高校,我区教育局荣获全省普教系统唯一的一项“决策咨询类”奖项。
这是我区教科研工作取得的又一项级别较高的省级荣誉,充分彰显了我区“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的成效,更加显现出了我区教育科研活动的勃勃生机。
我区两位教师获江苏省首届教育管理论文一等奖
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2011年“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育管理论文”获奖情况于九月中旬揭晓。一共评选出了35个一等奖,我区天景山中学杨丽娟老师与汤山小学管清伟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得了一等奖。
据悉,此次评比在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会议由省教科所蔡守龙研究员作了总结报告。他结合多年参加各种论文评比的实践,鼓励获奖教师再接再厉,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做一个“教研双馨”的教师。
2011下半年“菜单式”讲座正式启动
10月上旬,2011下半年“菜单式”讲座正式启动。为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提升年”主题,提升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构筑名师成长与交流平台,深入推进“菜单”讲座,本学期调整和充实了“菜单”内容,新增了“团队建设”模块,精选了225个主题,其中本学期新增18个菜单。本项举措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我区教师的科研能力。
上元小学举行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成果展示会
9月29日,一个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的日子。在上元小学的阶梯教室里,南京市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全体学员、江宁、雨花、建邺等各区的骨干教师、省市区多位领导和专家济济一堂,举行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主题研讨会。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展示和研讨活动,活动由金春平老师主持,分四个环节进行:首先由苏飞校长以《数学生态课堂行且思》为题简要汇报了我校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历程、教学方式的主要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其次是芮红梅老师用精彩的课例生动地诠释了数学生态课堂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导学式的丰富内涵,引来听课老师情不自禁的掌声;第三环节的现场互动交流中,市青优教师代表、各区县代表与上元小学数学团队教师代表就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生态式的交流,场面热烈、有序。最后南师大刘云章教授和省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发表讲话,他们认为,数学生态课堂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突破、是对普遍流行的“高效课堂”的突破、是对“学生主体论”的突破、是对数学教学“知识论”的突破。两位专家在充分肯定詹老师带领下的上元小学数学团队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累累硕果的同时,还对互动环节中老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的指导,让现场的老师如沐甘霖。参与此次展示研讨活动的领导和专家还有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高宇副处长、江宁区教育局人事科钱光明副科长、区教研室周祥林副主任、省《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侯正海老师、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区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宋熠老师等。与会的专家和老师们认为,上元小学的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打开了数学教育的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窗外充满生机的绚丽风景。
让素养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东山外国语学校在校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一线教师谈素养教育》的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发起,得到了学校20多名青年教师的热情响应。
会议由教师发展中心赵立金主任主持,赵主任首先明确了本次沙龙的目的。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我校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探索,提出“素养教育”。素养教育作为我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样本、延伸和拓展。
沙龙分为四个流程,首先是新教师代表结合素养教育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做法及困惑。初中部物理组的汤春老师,历史组的张利敏老师、化学组的刘晓东老师、高中部语文组的束小红老师和英语组的董见老师等都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接着,校内几位名师针对新教师的困惑谈谈自己的经验做法,以期对新教师在落实素养教育中有收获。高中部谢礼平、刘小明、周敦元老师和初中部的汤在武、杨露等老师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博得了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初中部周华东主任也参与了研讨,他从素养教育的提出背景和素养教育的实施等二方面进行了指导。再次由新教师向名师自由提问,大家思维碰撞,精彩纷呈。
最后,赵主任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素养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注重四点。1.出发点是基于我校学生;2.落脚点是为了我校学生。3.关键点是在课堂;4.切入点是各种素养细节。
该校历来重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面对占较大比例的学校青年教师,学校通过师徒结对、课堂教学比武、教学研讨、主题沙龙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这些青年教师正在健康成长,许多人已经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橘子红了
金秋十月,橘子红了,满市飘香。10月17日下午四点,上元小学阅览室内气氛轻松而热烈。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三部门酝酿已久的学校教科研团队暨学科团队签约仪式隆重举行。活动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来自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各个学科的团队教师团团围坐,一杯清茶、几盘小点、低回婉转的音乐、生动的活动图片伴随着主持人轻松幽默的串词、老师们的欢声笑语,整个会场其乐融融。仪式上张琪、朱金娥、栾莉、潘燕四位团队教师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团队活动中成长的苦与乐,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团队教师的浓浓感恩。李月胜校长看着老师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果盘里的橘子,兴趣盎然地将我们的团队老师比作橘瓣,多个橘瓣紧紧拥在一起就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每个团队都生长在上元小学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大树因累累果实而多姿多彩,果实因大树的滋养更加丰满成熟。由此,他对上元小学的团队公约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了团队发展的推进措施和管理办法。苏飞校长则认为,我们今天的成立仪式其实是我校团队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新起点,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在“生态教育”这一教育理想的引领下得到持续地发展,形成“上元小学独特的团队现象”。我们坚信,在上元小学这棵生机勃发的大树上,来年的橘子一定会更红、更绚烂。
与教科研同行
“与教科研同行”是岔路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团队的主旨,更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实际行动。外出学习、聆听讲座、自我研读教育专著、与专家对话、撰写学习笔记,在教育教学一线辛勤耕耘,不断探索研究,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真实感悟和理解。
2011年10月21日岔路学校邀请到了百家湖小学的陈林静老师,做了《教育的境界在教育之外》的主题“菜单讲座”,分享学习了陈林静老师的教科研之路。在陈老师充满诗意的讲述中,老师们感受着她读书的快乐,研究的幸福,体味着教育的境界。更激励我们的老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做一名实践的思考者,思考的实践者,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朝着教科研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安徽蒙城岳坊小学与科学园小学开展跨省校际教研活动
十月,菊蕊吐香,秋意浓浓。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安排,10月22日,安徽蒙城岳坊中心小学一行38人,在岳坊中心小学李校长的带领下来到科学园小学,开始跨省校际教研活动。
22日活动安排紧凑充实,上午是6节研讨课,由双方学校的老师各上其中的一节语数英教学研讨课;下午分组研讨、观摩科学园小学中队主题队会、聆听“友善用脑与学情调查”的专题讲座,参观科小校区的校容校貌。
在这次跨省校际研讨活动中,岳坊小学的开课教师有的来自中心校,有的来自村小,教学设计精心,教师表现自然大方,师生互动和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园小学的课堂教学朴实、真实、扎实,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组际互动,展示交流,彰显了服务型课堂的理念与策略。
研讨会上,两校教师敞开心扉,围绕“真实有效”这一主题,就环节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话题,畅所欲言,思维碰撞,互相启迪。
岳坊中心小学李校长去年曾在科小挂职,此次活动是自去年两校签署友好合作学校以来开展的第二次跨省校际交流活动。截止目前,该校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及近半教师都已来科学园小学研训。李校长说,每一次来科小,无论在管理、教学上都有新收获。在此次活动中,李校长同时向科小发出邀请,希望科小教师再赴岳小去讲学、开课、指导。
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是江宁多年来实施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影响的又一个鲜活例证。
各学校积极开展“学情调查”培训工作
2011年10月24日下午,清风细雨,根据江宁区教科室的统一安排,上元中学李杏丽老师应邀来到清水亭学校对中学部部分教师进行学情调查培训。参加人员由分管校长、德育、教务主任、七八年级全体班主任,七八年级全体语数外、信息等教师,共有33人参加了培训。
李杏丽老师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了“学生进行学情调查”的意义和目的,然后从理论层面简要介绍了学情调查是友善用脑的重要手段,从操作层面详细地介绍了班级开展学情调查的步骤、程序,较为详尽地揭开了学情调查的面纱,给老师们一个良好的培训,老师们都纷纷跃跃欲试。
由于本次学情调查工作区教科室准备地相当充分,学生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等调查将全部在计算机教室内进行,学生进行选项,数据自动生成,这给班主任和老师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化烦为简。我校学生后面的学情调查工作一定能顺利地开展,该校将根据区教科室的要求,在年内建成学生学情调查档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2011年10月26日下午,东山小学王小兵副校长一路风尘早早来到淳化小学,对该校部分教师进行学情调查培训。淳化小学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以及核心团队所有成员,共有28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为了让教师们更为直观接受培训内容,本次我们培训的地点选在了微机房,王校长从学生进行学情调查的意义着手,继而阐述了学情调查与友善用脑的密切关系,最后又以本校的学情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几个班级开展学情调查的步骤、程序以及学情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宜,使得原本充满疑云的教师们豁然开朗, 学习中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江宁区教科室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研制了学生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等问卷自动生成模板,这给我校教师的调查带来了便捷。我校将根据区教科室的要求,在年内完成学情调查,建成学生学情调查档案,逐步改进我们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着想,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每个学生,真正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和品质。
朱局长专题调研指导科学园小学适性教育开展情况
10月24日下午,朱慧局长和区教科室董福才主任到科学园小学专题调研并指导学校的适性教育及区分性教学的开展情况。
科学园小学经过几年的发展,教育质量和社会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选择的学校。但是,如何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学校的特色,让特色成为学校发展鲜亮的名片,成为科小人不断思索和探求的方向。经过前期派出两名骨干教师赴台湾学习适性教育的先进经验后,学校反复研究酝酿决定在学校开展适性教育及区分性教学的研究实验工作并且将适性教育及区分性教学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10月24日下午朱局长的调研,对学校如何开展适性教育和区分性教学做了细致的指导,鼓励学校要看准方向,瞄准目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做好区分性教学的研究,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
朱局长的指导更坚定了学校开展适性教育研究和区分性教学的信心,学校将牢牢抓住机遇,切实抓好适性教育和区分性教学研究与实验工作,让其成为学校的特色,成为江宁教育一只亮丽的花朵。
“学情调查”——教育本质回归的呼唤
近日,江宁区麒麟中学部分教职工参加了主题为《“学情调查”——教育本质回归的呼唤》的报告会。本次报告由区教科室汪圣龙副主任主讲,得到了学校多名青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热情响应。
本次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解释为何要做学情调查。汪主任强调这是新课改的需要,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现实的需要,与会的各位领导、教师都深表赞同。接着,报告阐释了何为“学情调查”,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方法。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友善用脑学情调查基本思路 ”,这部分内容细、多,所以汪老师展示了基本的答题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学情调查组所做的探索。最后则是“学情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演示、举例来展示问卷的构成、填写时的注意方法,各套题目所反应的不同问题等。
最后,汪主任再次强调学情调查的重要性,告诫班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在给学生做此份问卷时的注意事项,话语朴实、真切,与会的各位教职工都深感此次调查的重要意义,将认真规划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本月,区教科室汪圣龙副主任也应邀来到江宁初级中学作“学情调查”讲座,为该校学情调查拉开了序幕。
紧凑而实在的讲座,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白了,学情调查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表面了解,而是对学生作为人的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测量和评估,根据相关表格形成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最重要的是,通过报告,教师们能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思维、快乐度等相关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班主任的思想教育,也有利于各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还能在学情调查的过程中,催生出很多实践性的研究课题,真是一举多得。讲座最后,汪主任就学情调查提出了注意事项,并表示将继续指导具体的后续操作工作。
本次讲座,让广大教师对学情调查这个友善用脑科目中的重要实践项目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当然,要想完全理解友善用脑中脑科学的相关原理,还需要多些相关知识的学习,后面,该校将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按照学情调查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翠屏山小学邀请特级教师王东敏来校讲座
10月28日周五下午,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秋意渐浓,而在该校的多功能厅里却充满了暖暖的学习的气氛,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江宁实验小学王东敏副校长给大家带来了题为《怎样撰写教学论文》讲座。
讲座上,王校长主要从教师要不要写论文,教师怎样写论文,文章是怎样练成的这几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写好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根据自身多年来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生动的语言幽默风趣地介绍了他锤炼文字的过程和经历,精彩不断,常常引来台下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再由写论文谈到教学,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优秀教师,既要埋头走路,也要抬头看天;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