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科研平台>>阅览文章

[转载]江宁教科研动态第五期

发表日期:2011/9/30 0:00:00 作者:周冬梅 有1188位读者读过

教科研动态

第 五 期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1年9月

                              

 

【编者按】上半年,全区教育科研围绕“科研提升年”的主题,确立“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意识,营造了全面、全员、全过程教科研氛围,形成科研促进发展的策略。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构建学校与教师发展平台,用教育科研为“三名工程”助力,建立科研提升的长效机制。现将暑期及本月重点活动编辑如下,以供各学校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我区3家单位、2位教师喜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称号

暑期,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区竹山中学、示范幼儿园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翠屏山幼儿园《幼儿操作性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获优秀成果一等奖,百家湖中学罗斌、上坊小学王金凤2位教师喜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这是我区教科研工作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充分彰显了我区“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的成效,显现出了我区教育科研活动的勃勃生机。

 

江宁区教育局成功举办省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会

暑期,区教育局成功举办了江苏省 “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江宁区加快教育名区建设的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国家督学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彭钢主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永和所长、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黄达成主任等省、市专家对本课题进行检查指导、验收鉴定,许维友副局长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黄达成主任主持。许局长首先致欢迎词,并做了该课题的工作汇报。接着,课题组负责人区教科室董福才主任向专家组进行了课题研究报告。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查阅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过程性材料,对我区的课题研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专家组认为,江宁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加快教育名区建设的实践研究》是一个有价值同时具有相当难度及挑战性的课题,但我们却有着全局性的规划,更有着江宁区名区建设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最终是在实践层面上全面推动了江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专家组赞扬了本项课题是一项宏观研究,有高度。高度表现在研究背景,目标定位,还表现在建设成果上。其次,这是一项中观研究,有精度。精度表现在概念的理解、实质认可,还表现在特征描述与内涵界定上。再次,这也是一项微观研究,有力度。并在研究中形成了五大经验:科学谋划是重要前提,对外开放是重要策略,改革创新是有力武器,求真务实是根本基石,上下一心是重要保障。这些经验来自实践,可资借鉴。

专家组最后还强调,建设“教育名区”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因而课题研究也不是结题就结束,我们还得深入研究,在宏观研究上提升理论色彩,同时加强实证研究,寻找问题、加强课题研究针对性,培养特点、营造江宁教育特色性。同时江宁区教育也应该是一部长长的历史,研究江宁区教育历史,可以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

最后,许局长代表教育局向专家们的莅临指导表达诚挚的感谢,同时表示会进一步梳理所有专家提出的关于课题的宝贵建议,在课题的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凝练具有江宁教育特色的名区建设实践经验。

 

精心组织2011年市区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的立项

2011年申报区级课题3600项,暑期,经网上检索和专家匿名评审,江宁区百家湖小学王兰珍等老师申报的2555项课题,被确立为江宁区2011年教育科研规划“个人课题”,立项率70%,并择优推荐了500项参加南京市个人课题申报。全区个人课题由“十一五”初的93项,到目前的80%教师有个人课题,30%教师有区级个人课题,通过个人课题的研究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确实提升了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十二五”,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我区个人课题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

 

2011下半年教科室主任会议如期召开

    9月7日上午,教科室主任会议在科学园小学召开,全区100多位教科室主任参会。会上,董主任以《点燃科研热情,突出科研引领,提升教育品质》为主题,布置了江宁区教育科研下半年的主要工作,然后四个部门负责人分别布置了本学期的相关重点工作。下半年,全区教育科研将以“品质教科研”为目标,牢固树立“发展、质量、安全”意识,全面落实《江宁区“教育科研提升年”总体实施方案》,突显科研引领作用,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推动江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用教育科研为“三名工程”助力,用教育科研为打造“现代化教育名区”奠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到东山小学参观交流友善用脑教学研究

9月14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老师来到东山小学参观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江苏省课改中心高翔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和区教研室周祥林副主任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先听了三年级方宗兰老师的一节体现友善用脑理念的语文课,接着又与该校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座谈。在交流中,邱学华老师高度肯定了该校友善用脑教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此项研究很有推广价值。最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友善用脑音乐可以进行模块化研究,充分体现音乐的暗示作用等。

 我们相信,在专家们的高端引领下,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研究一定会走得更远。

 

立足课例研究,融入友善元素——上元中学积极探索友善用脑新途径

继开学初的“友善用脑”推进会后,上元中学跟进开展“友善元素融入课堂”的课例研究活动。

9月14日下午,上元中学同时开设了语文和数学两节公开课,并组织学校“友善用脑”研究小组成员及语、数教研组等人员参加讨论学习。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听了初二年级江恩慧老师执教的《老王》和初三年级朱平老师执教的《折纸与证明》,随后分文、理科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课。与以往惯例的课例研究所不同的是,本次评课增添了“友善元素在课堂中的运用”这一个角度,并将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体现友善用脑理念,是否有效合理运用友善用脑元素作为评课重点。

区内“友善用脑”课题研究的两位教师--东山小学汪璐璐老师和李一婷老师也应邀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他们从学科特质出发,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对音乐、脑健操、个性化学习、多感官学习、小组合作等友善元素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她们详细介绍了自己践行友善用脑的种种做法,让上元中学的教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参加研讨的老师们表示:这样的课堂让老师轻松了、学生发展了,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让学生获得快乐,教师获得幸福。

本次活动是上元中学新学期课程改革的新起点,也是新尝试,相信能大力度地推进本校的课改工程。

 

市青优班学员考察上元小学生态课堂研究情况

2011年9月15日,市青优培训班高淳片学员一行四人在市小培中心金春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元小学考察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情况。活动首先由课题组核心成员史成林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梯形面积的计算》。史老师在课堂呈现出的“课前导学、分段建构、整体提升”导学式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课后,金春平老师及高淳的市青优班学员们就生态课堂导学式中导学案设计和使用、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詹明道老师亲自指导了本次活动。上元小学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也兴趣盎然地参与了活动,感受了数学生态课堂所绽放的生命活力。此次的研讨活动为上元小学课题组的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也奏响了学校将数学生态课堂向语文、英语、科学、品德等各学科拓展的序曲。

据悉,在暑期,小学品德课程资深专家鲁洁教授、南师大潘慧芳教授、区教研室刘德云老师也齐聚上元小学,研讨“德育大课堂”研究工作。鲁老师、潘老师等与会专家深情地回顾了上元小学多年走过的品德课程研究的历程,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指导。由此,在朱局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多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上元小学的老师们怀揣新的梦想,正式踏上了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品德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构建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之路。相信此研究将使上元小学的德育之花更加灿烂。

 

我区7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十二五”首批教科研基地学校

9月20日下午,南京市“十二五”教科研基地学校首次工作会议下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太平北路校区召开。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学校申报、区县推荐的基础上,经南京市教科所组织评估,全市共认定了73所中小学(幼儿园)为“十二五”首批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我区清水亭学校、上元小学、天印高级中学、百家湖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东山小学、示范幼儿园7家学校荣获此项殊荣。希望新认定的基地学校进一步开拓进取,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求真、求实,引领江宁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

 

区教育局召开“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座谈会

2011年9月20日下午,区教育局许维友副局长在百家湖中学主持召开了“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座谈会,人事科蒋开华科长、钱光明副科长,教科室董福才主任、汪圣龙副主任以及部分校长(园长)参加了座谈会。

许局长首先阐述了《“三名工程”实施意见》出台背景,此次座谈会的目的意义。蒋科长和董主任分别解读了“名校长”和“名校”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参加座谈的校长(园长)们围绕“三名工程”,畅所欲言,大家认为《“三名工程”实施意见》出台意义重大,反映了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给学校提供了努力的方向,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抓手,给学校校长提供了提升的平台;“三名工程”具有引领性、激励性、动态性、操作性,是江宁教育新的增长点。与会校长结合江宁教育的实际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许局长在总结时充分肯定了此次座谈会的意义和价值,指出“三名工程”是江宁教育由“十一五”硬件发展向“十二五”软件发展、内涵发展转型的需要,江宁教育必须出更多的“三名”。“三名工程”是个系统工程,要在过程上下功夫,做好三培,培育名校,培养名师,培植名校长,“名师”“名校长”有标准可操作,“名校”标准的制定有难度,要加紧研究。

 

铜山中学邀请市教科所领导莅临指导

9月20日下午,受铜山中学邀请,市教科所沈曙虹副所长莅临该校,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定位发展作了专场指导。

沈所长认真巡视了校园,参观了校史室,对铜山中学所取得的成绩和现代化校园给予了赞赏。

座谈会上,沈所长认为:铜山地界民风淳朴,其倡导的校风“清新质朴、进取向上、沉稳厚实”与地域特征一脉相承,学校在教学质量以及文体、科普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可圈可点。有鉴于此,他提议学校以“博厚”作为核心理念。“博厚”一词首见于《中庸》:“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意为广大深厚、宽宏朴厚。

他的提议得到班子成员的高度认同,大家一致认为它是铜山中学文化特征的精准而个性化的表达,是以自己的“方言”塑造自己的“灵魂”。

沈所长还就学校迫在眉睫的“南京市园林式学校”创建的环境提升问题,提出了核心理念“视觉化”、校史内容“环境化”、宣传标语“原创化”的基本策略,对标志物的设计、校标和楼名的解读、路名的设计、标牌内容的设计等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这是铜山中学30多年来首次邀请市级专家指导,沈所长高屋建瓴的点拨,使铜山中学领导成员受益匪浅。学校罗明校长表示将继续与沈所长保持沟通交流。

 

区教科室组织召开第四批赴新西兰学习团队座谈会

9月23日下午,区教科室组织召开了第四批赴新西兰学习友善用脑的骨干教师团队座谈会。

七位骨干教师在新西兰学习的20多天里,很激动、很辛苦、很勤奋,每人都写了几十篇学习笔记,部分笔记已经在暑假发到江宁教育信息网站和全区教师共享,此次座谈又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第四批赴新学习的领队区高中谢蓉老师说,大家收获都很大,各人回到单位以后都向学校老师做了专题汇报,走出去,才感觉外面的世界很大,我们的视野宽了,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来后对“友善”的理解能够用到工作上,感觉自己现在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东山外校曾春霞、上元中学朱雪琴等老师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践友善的理念,在课堂上开始融入友善用脑的元素,上元中学开学初还成立了友善用脑课题研究小组。东山小学李一婷等三位老师在本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实践的过程,寻找友善用脑融入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

教科室董主任对大家的学习、反思、实践的历程非常赞许,鼓励大家走出去有了心动,回来了更要有行动,用自己的言行带动身边一批人,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友善。

 

祝贺我区学校和教师荣获江苏省“十一五”教科研表彰

近日,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审,我区百家湖小学被评为 “十一五”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宁实验小李洪祥、清水亭学校白连顺、江宁中等专业学校蒋卫平等3位同志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教科室董福才同志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对荣获表彰的学校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再接再厉,为我区教科研工作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