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江宁教科研动态第四期
发表日期:2011/7/22 0:00:00 作者:周冬梅 有1071位读者读过
教科研动态
第 四 期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1年6月
【编者按】六月,天气逐渐炎热,本学期已近尾声,但在“科研提升年”的主旋律之下,诸多学校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科研热情,在结合本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各级各类科研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现将本月重点活动编辑如下,以供各学校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百家湖小学被确定为南京市“本真文化”项目研究所
2011年6月1日,百家湖小学被南京市教科所命名为“本真文化”项目研究所,这是我区首家获得此殊荣的学校。
项目研究所是南京市教育科研“金字塔”战略模型的最高层级,对全市中小学教科研乃至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2006年,百家湖小学也是在我区第一家被市教科所确定为“儿童文化”项目研究中心。近年来,百家湖小学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本真教育,即本真的管理,本真的教师,本真的课堂,本真的儿童文化,本真的教育质量,校园无论外显还是内涵,都充溢着浓郁的本真文化。
仅2009、2010两年,本市(四十多所学校)、外地(洪泽、无锡、安徽、山东、内蒙、辽宁、四川、日本等)多所学校来百家湖小学学习,百家湖小学多名教师应邀外出传授经验,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日渐提升,办学品牌逐步形成。
真学、真研、真行
——江宁区“陶研共同体”在淳化中学举行汇报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区“陶研共同体”活动计划,推动“学陶、研陶、践陶、弘陶”活动纵深发展,江宁区“陶研共同体”在淳化中学举行汇报交流会。陶研共同体七家成员学校负责人和区教科室领导董福才、易泰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共同体主任南京市清水亭学校校长白连顺主持。
首先,“陶研共同体”秘书长魏应兵就4月16日共同体成立以来“学陶、研陶”工作做了汇报。他先回顾了前一阶段开展的工作,重点介绍了共同体的网站建设、陶研的理论学习、教科研成果、十二五省陶研课题规划等情况,然后对共同体下学期工作提出了十四点设想。
然后,共同体七家成员学校分别汇报了本校学陶、研陶、践陶、弘陶的情况。淳化中学在陶行知思想学习中,提炼出“三平”的办学理念(平生、平等、平民)、“三进”的实施途径(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孩子心灵)、“三个适应”的培养目标(适应农村发展、适应未来发展、适应体验人生幸福),在构建和谐大家庭为主题的“班—家互动德育模式”和构建关注每一个为目标的“问题引领下的多形式参与的适性课堂改革”中践行陶行知思想,做出了特色。天景山小学陶研的制度建设的健全、陶研文化氛围的浓厚,在课改、科研上硕果累累。翠屏山小学陶研组织保障有力,氛围营造有创意,在教学做合一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成绩。东善桥小学开展学陶研陶特色活动,在文化建设和教学改革上践行陶行知思想做出了成效。湖熟中学在学陶研陶活动中,探索出富有自己特色的“三自教育模式”。龙都中学把陶行知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校本教育中去,开创了生动有效的“劳活教育模式”。共同体主任白连顺校长代表共同体表示,我们成员学校一定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分工合作,步调一致,大力推进,为江宁教育增添特色。
会上,共同体总协调人、教科室易泰玉老师高度评价共同体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肯定了陶研共同体做出的成绩,认为共同体是真心学、真心研、真心行,尽管共同体成立时间短,但成员学校陶研活动都初见成效。教科室董福才主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衷心提出了建议,希望共同体能站得高些再高些,深入学习陶行知思想,提炼提高自己的理念;希望共同体的平台多些再多些,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和陶研相关单位的联系,为共同体发展创造更多平台;希望共同体发展的快些再快些,各成员学校要紧密结合陶研活动,发展自己特色的学校,为江宁教育的特色发展添上亮丽一笔。
上坊中学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顺利结题
2011年6月3日上午,上坊中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成果鉴定会如期举行。由江宁区教育局许维友副局长、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钱进副所长、朱晓虎副所长、《南京教育》执行主编汪朵、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董福才主任等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鉴定验收,学校领导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鉴定会。
会议由江宁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助理主持。首先专家组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上坊中学创建省“绿色学校”专题片》和《上坊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展示专题片》,接着,上坊中学校长、课题组组长张怀宝和教科室主任汪秀明分别就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向专家组进行了的汇报。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后,认真查阅了本课题的相关相关过程性研究材料。在接下来是的答辩环节中,课题组主要成员认真而详细地回答了专家们的提问,把鉴定会推向了高潮。
专家组认为,上坊中学承担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以用“切合、清晰、丰富”来概括,切合表现在:切合生源特点、切合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切合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清晰表现在:界定清晰、目标清晰、内容清晰;丰富体现在学生、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上。专家组同时还指出本课题研究在总结方面还不够深入,有效策略还需进一步的提炼。
最后,许维友副局长就学校德育工作与学校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江宁区幼儿园科研中心教研组走进丹阳幼儿园
六月的炎夏,江宁区幼儿园科研中心组的40多位成员来到了位于苏皖两省交界的江宁区丹阳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期“手拉手,共成长”专题科研活动。
活动在大班美术创意活动《稻草鱼》中开始,并以此为切入点拉开了丹阳中心园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展示的序幕,紧接着组员们聆听了该园课题负责人李咏梅老师关于本园课题研究的细节过程以及教师、幼儿在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之后大家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丹阳中心园宽敞的园舍环境。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该园“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的热情、成果的丰硕给予了认可和赞扬,也提出了该课题可以深入研究的可行性的建议。然后大家各抒己见,就“十二五”课题研究开局之年,农村幼儿园如何结合地域特征进行恰当地课题选题、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发表了较为理性的观点。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将课题研究着眼于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是最有效地促进教师、幼儿成长提高的较有效的途径,从而让教师们在轻松的研究氛围中更有效地推进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区教科室被确定为南京市首批“区县优秀教科室”
六月中旬,区教科室被确认为南京市首批 “区县优秀教科室”。
上月末,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南京市“区县优秀教科室(所)”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以及《南京市“区县优秀教科室(所)”评估验收细则》,在区教科室自查自评基础上,南京市教育局组织评估验收组,从机构与经费、科研管理职能发挥、科研实绩、内部建设等方面,对区教科室按照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评估验收,同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此殊荣的激励下,在区教育局领导下,相信区教科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定将高度明确“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服务的水平,进一步发挥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扩大江宁教育科研在全市和全省范围内的影响,促进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优质发展。
2010年“个人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顺利结束
本月下旬,江宁区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个人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区“个人课题”专家组评审,2262项通过结题,其中1689项获得成果奖,评审结果于6月27日予以公布。本月末,2011年“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已开始启动。
课题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形成、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既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和理念引领,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实践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十一五”,全区启动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的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目前,每年全区有80%教师有“个人课题”,其中2000多项市、区级个人课题,这样的数据一直位于全市前列,充分展示了江宁教育者的科研热情,相信我们在正确的科研引领下,可以继续保持热情,同时不断深入思考,创新思维,努力提升我们的课题研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