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科研平台>>阅览文章

[转载]江宁教科研动态第一期

发表日期:2011/3/22 0:00:00 作者:周冬梅 有1021位读者读过

教科研动态

第 一 期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1年3月

                               

 

【编者按】区教育局将“十二五”开局之年,定为“教育科研提升年”,将“十二五”收官之年确定为“品牌创建年”,目的是让江宁教育插上教科研翅膀,飞向品牌创建的目标。我们将围绕“教育科研提升年”这一主题,打造“品质教科研”,营造全面、全员、全过程教科研氛围,形成科研促进发展的策略,构建学校与教师发展平台,建立科研提升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普遍增强,教科研能力普遍提高,形成一批教科研成果、项目、品牌,着力提高教科研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上的贡献率,力求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所有教师在掌握教科研基本能力和方法上要有突破,二是各校在本校优秀教师个案的研究上要有突破,三是在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上要有突破。为了即时推广我区的教科研成果,我们将密切关注各校的科研动态,每月以简报的形式向大家呈现,诚望各学校踊跃投稿!

科研成就名师,科研造就名校。期待全体江宁教育人不断在科研上创新,不断在科研上收获,谱写出江宁教科研的新篇章。

 

江宁区教育科研提升年实施方案公布

2011年是江宁“教育科研提升年”,为全面落实主题年活动,推进江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制定了《江宁区“教育科研提升年”总体实施方案》,并于2月25日将实施方案下发给各学校、幼儿园。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实施方案,领会实施方案精神,把握教育科研提升年内涵,明确教育科研提升年主要工作。各学校、幼儿园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教科研提升年实施方案,于3月20日前报区教科室。区教科室将组织专家对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教育局将根据区、校实施方案,对各校“教育科研提升年”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评估。在修订《2011年效能评估方案》中将加大“教育科研主题年”权重。

 

江宁实小成为南京市“激活教育”项目研究中心

3月1日,江宁实小申报的“激活教育”项目研究中心经市教科所专家的评估顺利通过,在南京市教科所举行了授牌仪式。回顾该校的科研创新历程,让我们深感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实小围绕“激活教育”的理念,做了大量实践与研究:在德育教育中他们推行“三卡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三卡活动征文《怎样的努力可以致远》汇编文集;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提出激活课堂,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是学习主体的嬗变,是孩子潜能被激活,自主的、主动的学习;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他们坚持激活教师,激起教师的生命自觉、激发教师的研究状态,形成读书、写作、实践、研究的共进团队,后面学校还将为优秀教师出版专著;课题研究方面,该校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研究,他们的英语团队正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近期将有一组研究成果刊出,数学团队在“自组织”教学中的研究如火如荼,本学期将会有市级的成果展示,语文团队正在进行低年级的大量阅读,提前识字研究,中高年级研究的是大单元整体教学,成绩斐然;在课程方面,该校积极谋划、实践自己的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美丽阅读》、美术校本课程《锦绣江宁映画屏》已出版,数学等其它课程也在积极筹划之中;在教育资源方面,实小主张激活各类资源,教师的、学生的、家长的、社会中的优秀教育资源都可以作为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合理利用……

 

上坊中心小学省重点资助课题成功结题

本月3日下午,上坊中心小学“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流动儿童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的结题鉴定会在学校会议室隆重举行。省教科院基教所张扬生副所长、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市教科所课题中心黄达诚主任、区教育局许维友副局长、区教科室董福才主任、汪圣龙主任助理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指导。

会议由区教科室汪圣龙老师主持。课题组组长戴保华校长、课题组负责人王金凤主任依次向各位专家汇报了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介绍了本课题组成立五年来在教育科研领域所做的探索、研究、思考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各位专家对该校课题研究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学校课题组围绕流动儿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健康和家庭指导等方面内容,汇集全校老师之力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准得到了提高,更使占全校近50%的流动儿童在上坊小学的校园里感受了温暖,启发了智慧,享受了幸福,收获了成长。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的过程扎实规范,举措创新,成果突出,资料全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意结题。

区教育局许维友副局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课题虽然结题,但没有结束,希望该校能再接再厉,进一步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和思考怎么把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是学校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精心组织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本月初,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申报隆重开始,全区共有14所各级各类学校按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了申报工作,认真填写了申报材料,并于3月5日前报送至区教科室,区教科室协同相关专家认真组织了评选推荐工作,并于3月8日报送了相关课题至市级部门参加了审核鉴定。3月11日,经南京市学术委员会匿名评审,全市仅有16所学校通过市级初评,上报至省规划办,其中我区的江宁高级中学与百家湖小学位于其中。

 

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表彰暨教科研工作会议在百家湖中学召开

3月4日上午,南京市“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表彰暨2011年教科研工作会议在我区百家湖中学召开。市教育局张生副局长、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区教育局许维友副局长、市教科所朱晓琥副所长、市教科所基地管理中心姚慧主任、区教科室董福才主任以及各区县教科室领导、“十一五”市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等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朱晓琥副所长主持。大会首先宣读了对全市38所“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的表彰决议,我区百家湖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江宁实验小学,东山小学荣获此项殊荣。百家湖中学教科室罗斌主任代表获奖基地学校作了《开展“自主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主题发言。姚慧主任作了“十一五”基地学校管理工作报告并部署了今年基地学校的相关工作和任务。许维友副局长代表区教育局回顾了我区“十一五”期间教科研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强调了江宁教科研在江宁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同时祝愿大家在“十二五”期间教科研水平更上台阶,幸福指数更加提升,家庭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健康!会议上,刘永和所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总结了市教科研工作从建立源头活水、崭新的教科研以及较完善的教育机制三个发展阶段,并提出要把合纵连横的教科研、教科研的“金字塔”模型和个人课题的“草根化”这三个教科研品牌和特色做大做强。他也提醒我们在做好教科研同时,必须要关注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关注规划课题,关注社会民生和热点问题。最后,市教育局张生副局长对市“十一五”教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勉励基地学校进一步增加内涵发展,提升品质,增强“地”气,增添底气,增长“静”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面对自身的成长用心积累,为“十二五”市教科研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2011上半年“菜单式”讲座开始启动

3月8日,2011上半年“菜单式”讲座开始启动。为进一步落实“菜单式”专题讲座活动,全面推进江宁“教育科研提升年”主题,提升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构筑名师成长与交流平台,区教科室结合区域教育主题和学校需求,继续面向全区招标主讲人,调整和充实了“菜单”内容,新增了“师德”模块,精选了219个主题,其中本学期新增45个菜单。各校(园)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于3月14日前完成了“点菜”工作,确定了讲座的主题与时间,全区做了统一的安排,各校、园必将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菜单”培训。计划中,区教科室还将在本学期中开始执行“金牌”菜单的评选工作。本项举措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我区教师的科研能力。

东山小学“友善用脑”团队赴浙江安吉讲学

3月7日—9日,应浙江安吉县教育局的邀请,南京市东山小学蔡小平校长一行来到浙江安吉,参加了安吉教育局主办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为期3天,分别在安吉递铺小学和安吉紫梅小学进行。培训活动中,东山小学汪璐璐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李一婷老师执教的《认识平行》,高原老师执教的《A busy day》充分体现了“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中精彩不断,他们的课堂通过自学导航、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班级探究、梳理巩固五个步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把健脑操、音乐、冥想等友善用脑策略融入教学中,学生学习沉浸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里,教学效率高。

而后,蔡小平校长做了《践行友善用脑,锤炼高效课堂》的报告,王小兵校长助理、高原老师、李一婷老师和汪璐璐老师分别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与研究”、“自学导航的设计与使用”、“思维导图的指导与运用”和“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谈了我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尝试与体会。讲座中的具体事例极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令人深思,与会教师们认真聆听,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两天的培训活动安排,环节紧凑,高效流畅,所有培训活动参与者“辛苦并收获着”,他们对“友善用脑”理念下的课堂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为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江宁与安吉的教育交流,也必将促进东山小学“友善用脑”课堂研究走得更远。

 

禄口小学教育科研新举措

在“教育科研提升年”之际,禄口小学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及早谋划、抢抓落实,沿着“制度保障、学习奠基、活动推进、成果突出”的思路,使教育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地循序渐进展开。现在,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强烈、氛围浓郁,教育科研活动开展有力,教师参与积极,使该校教育科研质量的提升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引导全体教师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全员参与、人人研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搭建相对应的研究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制度管理。其次,强化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打造学习型学校是该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做法,在教育科研提升年中,该校对教师学习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开展阅读活动,读教育艺术书,增添魅力;读学科专业书,增强实力;读文化修养书,增补潜力。这里,领导率先垂范,全体教师扎实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第三,课题引领,活动推进:结合学校读书特色的发展和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校按不同学科,成立了语文、数学等6个中心课题组,各组根据学校总课题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研究点切入,并落实于日常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之中。目标是:本校教师100%有校级课题,30%的教师有区级课题,5%的教师有市级课题。同时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整个教研过程之中。积极开展教学竞赛,以赛促研。明确要求带着课题比赛,考查教师对课题的理解与研究实施程度,以此作为评定课的等次的重要依据之一。除了将教育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还构建了多种平台,加强课题研究的推进。例如建立校级教科研菜单式讲座库,向全体教师征集菜单,用好本校两位区级主讲人进行培训,并积极与区教科室联系,根据教师与学校教学需要,邀请专家来校开设相关讲座。创办《禄小教科研》月报,报道校级、校外教科研动态,刊登本校教师的优秀文章,展示教师在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中的成果,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彰显该校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风采。他们说,“教育科研提升年”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目标明、步子稳、过程实,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迎来属于我们的教育科研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