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园地>>学生风貌>>学生习作>>阅览文章

《精神的丰碑》读后感评比结果

发表日期:2010/9/30 9:23:44 作者:无 有950位读者读过

《精神的丰碑》读后感评比结果(第一期)

    经过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各位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共收到24篇参赛稿件。德育处经过认真、仔细的评比,发现大多数读后感思想性强、完成质量高,尤其七年级完成情况最好。因名额限制,现把获得优秀的班级和学生名单公布如下:

七年级:

七(3)班 李金星、七(5)班 宫文吉、七(6)班 李素心、七(7)班 王继福。

八年级:

八(1)班 李立、八(2)班 赵迪宙、八(5)班 朱立芝、八(6)班 杭梦娇。

九年级:

九(2)班 李清银、九(4)班 游丹、九(5)班 严星月、九(7)班 李惠如。

 

    现把部分佳作展示如下:

“磨练像一首歌”

七(五)班   宫文吉

    2010年9月20日,我读了一本让我获益匪浅的书。书名叫做《精神丰卑》。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个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让我不可磨灭的故事是“轮椅上的博士。”

    这篇文章说的是出身在安徽省当涂县的小孩子侯晶晶。侯晶晶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一样,也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在这个天真好学的小姑娘身上,1986年的一天11岁的侯晶晶突然下肢又涨又麻,一下子站不起来了。经过医院的专家会诊,她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这意味着她将终身瘫痪。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家人带着她辗转各地,四处求医,可她的病情未见一丝好转。但是她没有放弃,她开始了10年的自学路,直到1997年4月,22岁的侯晶晶以英语本科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以每门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最终,她在1998年9月,以总分第一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校。最后,她又成为了博士生。

    磨练像一首歌,一首千古绝唱,千古不变的歌。《孟子》中云;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古人对磨练就有了很深的认识。需要担大任者,必先磨炼,如一块材质颇佳的生铁,在烈火中捶打,冶炼。百炼终成好钢,勿须在意苦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磨练如歌,如一曲烈火熊心的壮志之歌。

                                                                                                 

    磨练像一首歌,一首婉约清丽,耐人寻味的歌。诗圣杜甫被尊称为圣,何哉 ?受苦难,饱受磨炼,饱受人间疾苦。他又下笔如有神的才学,但壮途不畅,他有爱国爱民的情操,但壮志未酬,他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然中年丧子,家破人亡。面对种种磨难,他傔济天下,吟出“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庀天下寒土俱言欢”的壮心壮志。磨练像一首歌,一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华人民饱受苦难,尝尽欺凌,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就这样被压垮的。我们把磨练当成一首歌,一首奋进的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终于,我们经历凤凰涅坛。    

    如果说人生如茶,需要磨练,那磨练就像一首歌,一首陪伴一生的歌,一首通向成功之门的歌,一首千古不变,百折不挠的歌,一首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歌。

    磨练像一首歌,让歌声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春秋。

 

闪光的背影

——读《轮椅上的女博士》有感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七(6)班  李素心      指导教师  陈晖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透过柔柔的白云折射在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里时,总有一辆轮椅沐浴着这份大自然的礼物出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它的背影已把周遭的一切渲染得光彩夺目。风徐徐地吹着,轮椅“吱吱——”地响着,一切显得很幽静而安详……这个背影是谁呢?

    幼年的她活泼可爱,拥有着与同龄人一样的快乐。但是人总有不幸,而这个不幸却提前降落在了这个天真好学的小姑娘身上。一天,她正在与伙伴玩耍,突然间,下肢又胀又麻,一下子站不起来了。惴惴不安的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经过专家会诊,断定她得了“脊髓血管畸形”,这意味着她将永远被禁锢在轮椅上,幼小的她怎能经得住这样的打击,她几次有轻生的念头。但是转念一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不抓紧时间完成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理想呢?坚强的她又重新站了起来,她要与命运战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此刻,她的背影已然炫目。

    因身体的原因,她的学习要比常人困难得多。在沙发上看书坐久了腰会痛,为了不让下肢流血过多,她常用架子将双腿架平;由于下肢感觉差,冬天的时候,她常常被热水袋烫伤,并引起腿部剧烈的痉挛……但她没有言败,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她曾这样说过:“无论何种困难都无法摧毁人的尊严。失败不能抹杀我的所长,成功也不能掩盖我的所短。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屹立。”没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并在南京师范大学当了老师。这以后,她又为自己辉煌的人生道路注入了一个又一个奖项:“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时代先锋”……她就是——侯晶晶。

    侯晶晶这面旗帜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的道路短暂而又漫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只要有坚强的信心,不轻易放弃自己,总会看到新生的希望。困难是最好的导师,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灾难,勇敢地站起来迎接每一天最美的阳光。人生不能因一点挫折就气馁,自暴自弃,谁没有不幸?为什么有些人乐观开朗,他的生活多姿多彩;而有些人愁眉苦脸,他的生活无滋无味呢?因为他们的心态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一样。只要事事都想着希望,生活自然充满乐趣,充满吸引力,即使有再多的悲苦也会变成甜蜜。人生之所以叫人生,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都是因为它是由酸甜苦辣勾勒在一起的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人生只有甜味,那么这幅图画还算完美吗?虽然以前我曾因遇到难题放弃过;因没有自行车去图书馆放弃过;因想临摹一幅画,嫌太复杂而放弃过……但今后,这样的懦弱绝不会在我的身上出现,我会努力成为一个不被困难打倒的强者。

    侯晶晶的成功来之不易,她面对不幸的勇气令人震撼,她是一位生活的强者。每个人的不幸各不相同,但我相信: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在这扇窗的外面,定是一篇繁华似锦的人生华章!

 

读《精神丰碑》有感

八(1) 李立

    逝人如斯,时光如水,百年之后,万物作古,唯有精神,傲立于天地之间,永垂不朽。

《精神丰碑》,让我们永远铭记并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不朽精神。

    认真读了《精神丰碑》若干遍,让我感动不已:丛飞的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王树先的见义勇为,舍生忘死;雷冬竹的诚实守信,敬业爱岗;洪战辉的孝老爱亲,自强不息……所有这些,皆是我们的楷模。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捐肾救父的曹于亚和自学成才的侯晶晶。她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女中豪杰,什么是巾帼英雄,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真乃女中丈夫也,佩服!佩服!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曹于亚捐肾救父,像大多数孩童,曹于亚生活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里。但不幸的是,她的父亲患上了尿毒症,生命垂危。经济和肾源就像两座巍峨的大山压在了曹于亚那仍嫌稚嫩的肩上,这个坚强的小女孩依然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了父亲。而之后,曹于亚顶着压力,一边照顾虚弱的父亲,一边上课复习,准备迎接高考。在困难面前,曹于亚不依赖、不等待的自强精神和孝顺的美德让人唏嘘,令人敬佩。

    将思绪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心中不由万分感慨,曹于亚那颗纯洁而朴素,简单而丰富的真挚孝心,让千千万万的人潸然泪下。生我者,父母也;养我者,父母也;知我者,父母也;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为人子女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中。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我们虽不能像曹于亚一样捐肾救父,但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有种觉悟。孝敬父母不是满口空话,要落实到行动上去。从小事做起,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刷刷碗、捶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的父母也会因拥有我们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在学校,,努力学习,勤奋争优,善待同学,尊敬师长,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和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做到这些,我们就从《道德丰碑》中学到了善。

    爱,不必惊天动地,但即使最深沉的黑暗也无法掩盖它那微弱的光芒。

    如果说曹于亚身上显示了孔融的孝老敬长,那么侯晶晶身上则具备了李清照的自强不息。

    侯晶晶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谁知她所经历的挫折与坎坷呢?正如冰心所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名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诗正是侯晶晶最好的诠释了。1986年的一天,11岁的侯晶晶,突然之间得了“脊髓血管畸形”,坚强的侯晶晶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她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自学之路。在支撑不下来时,她常常激励自己:“无论何种困难都无法摧毁人的尊严。失败不能抹杀我的成长,成功也不能掩盖我的所短。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屹立。”正是这“精神屹立”成就了今天的侯晶晶。

    好一个“精神屹立”!《周易》有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受世人尊重,可以说是身份超然,要成为君子,就必须要自强不息。当今社会,向来成王败寇,适者生存。若不自强,则举步维艰。反之,哪怕是泰山横卧于你路前,一样踏平!想侯晶晶之一弱女子尚可为之,我等顶天立地之大丈夫有何不能为?亲爱的同学们,有付出才有回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困难和挫折正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战胜它们,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侯晶晶的事例就是明证。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从《道德丰碑》中学会了坚强。

    所谓精神,乃道也,行于社会之首要。精神,立于天地之间,不消不散,至纯至净,永垂不朽!《道德丰碑》——人之典范!愿所有的莘莘学子在《道德丰碑》的引导下,将道德精神永驻灵魂,为净化社会风气,弘扬中华美德,促进人们向善向美,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学们,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愿同学们高举《道德丰碑》这面大旗,扬美崇善,共创和谐社会。

 

读《含泪奔跑的少年》有感

八(2)班 赵迪宙

                                            

    荆棘再险,山坡再陡。也敌不过他,所散发出来的阳光。     ——题记

 

    “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人。”这句话,无时不刻未在激励着张晓。张晓,一个清清爽爽的少年,此刻的他本应在父母的溺爱下,感受着美好、悠闲的童年。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模样。他,4岁丧父,母亲也因重病卧床不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下,张晓仍可以勇敢面对。他从小,便学会了洗衣做饭,伺候不能自主大小便的母亲。

    上学时,强烈的上进心促使他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因为他明白,母亲不希望自己的成绩差,如若学习搞不好,母亲便会更加的担心他,令母亲身体恶化。他要自己独当一面,成为一个男子汉,让母亲不再操心。

    这一幕幕,不要认为只有在故事书里才能见到,张晓告诉了我们,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这种超脱了一切的爱是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

    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何况,他们是我们的父母。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的黑人妈妈,她要求她的三个孩子,每人每天写给她一封感谢信。新的内容无非就是“路面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得披萨饼真香”等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物。据说她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她认为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能使孩子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无视那生活中肮脏、丑陋的事物

    的确,如果我们整日抱怨这不如意,那不痛快,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但如果抱着感恩的心态,便能看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麻烦、问题,让平淡、无色的生活重新散发出其迷人的色彩。

    张晓他确实做到了,他感恩父母,感恩着给予他帮助的人,从未间断(不停地记录着每一位好心人对他和母亲的帮助),这是他之所以还能活得如此淡然、乐观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缺一不可,他们相互依赖着。无论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大自然的给予……人自从有了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就一直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感恩大自然的庇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社会给予的安定;感恩食香、衣暖;感恩花草鱼虫。最后,像张晓一样。

    感恩苦难。

 

读后感----爱的温度

九(2)  李清银

    拜读了《精神丰碑》之后,我的感触颇多,我的心灵就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将心里的阴霾以“秋风扫落“”之势一扫而空 然而,我生生的知晓,人生是一个深刻的命题。人生中,笑有泪,哭又泪。阴云与晴云总是伴随着生命的节奏一起唱响。唯有那爱和心是永恒不变的。而爱的温度就是我们心底最美的珍藏,最炙热的情感,最灿烂的记忆。

                                                          --------题记

    爱有温度吗?爱的温度是多少?爱的温度是怎样衡量的?

    曾几何时,我们为爱而感动。以悲起调,爱在苦难中蓄满,在泪水中升华,在欢笑中勃发。

    有那么一个地方叫做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有那么一位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它叫做张晓。有那么一段感人的经历叫做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用泪雨小化作音符,唱响了生命的不朽华章。

    让回忆充当画面,一起见证他的成长:4岁,他要学习煮饭,伺候母亲,他是真正的“孝子早当家”,初一时,他每天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初中毕业后,为家辍学打工,经母亲谆谆劝解,重回校园读书……他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他是在泪与笑中长大的,从他的身上,我看见了洪战辉的影子。不,他不是洪战辉,他活出了自我,他是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张晓。

    张晓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爱的含义。而爱的温度就是心的温度。他用心将爱的温度升到100℃,让每个人的心都在沸腾着。可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小音符充斥在我们的耳畔,将道德的价值下降为金钱的价值。将那一群群伟岸高洁的中国脊梁所树起的精神道德丰碑给拔开。

    拨开记忆的雾霭,试眸而观: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等车途中,被拥挤的人潮所撞到。此时,一位热忱善良的小伙子主动伸手去扶她。老人心里全是感激,不料第二天,善心反成害人举,伤残严重的老人却颠倒黑白,扭曲事实。诬陷小伙子撞到了他。而这位救人好汉却成了撞人肇事者。还得为自己的善举受到惩罚。这就是震惊南京的“彭玉案”。自从发生这一次的事情之后,多少人摔倒,又有多少人多少只手去扶呢?原来,道德也是有罪的,善举也该惩罚,那位言行不一的老人将在社会道德变得恶劣浑浊。他将爱的温度从37℃骤然降到-100℃.让每个人心里的道德操守被金钱利益吞噬成空洞。

    曾几何时,爱何时会变质。于平凡间,张晓的感人经历,抑或是“彭玉案’,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将道德操守上升或下降为人生的价值。

    爱有温度吗?有。爱的温度是多少?爱的温度就是心的温度。爱的温度是怎样衡量的?用心做标尺,去衡量自己的道德价值。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越多,爱的温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