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校园动态>>学科建设>>阅览文章

七年级校本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4/2/21 10:26:36 作者:吴祝新 有751位读者读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为了使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走向有序和高效,制订文学名著阅读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以人类的先进文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

3.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阅读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评介的书目,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下:《童年》、昆虫记》 上述书目要求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共同阅读,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评价。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它书目阅读。实施步骤如下:

(一)导读阶段

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一定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

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 

分析人物形象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

    本阶段准备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三、活动评价

    本学期拟进行2读书交流会分别放在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前一周。班级拟2周开一次读书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