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阅览文章

观摩“课例研究式”项目研修体会

发表日期:2010/4/20 8:36:41 作者:无 有763位读者读过

观摩“课例研究式”项目研修体会

周冬梅

    这次有幸参加了在上元中学举行的为期四天的南京初中“课例研究式”项目研修活动,收获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集中学习,但此学习过程让参与者经历“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做出来”、“做好的讲出来”过程。第一天为理论学习,后三天是英语、物理、数学三学科组的实践学习环节。各组分别由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及南京本地教研员“双导师”带领和指导。最后一天下午交流总结。

    在实践模块中,我选择了数学学科组,虽然我不是组员,但观摩的全过程让我感受到了研究的魅力。首先确立本学科的研修主题,围绕主题进行“三课两反思”,活动内容主要涉及:①围绕预先确立的研究专题授课三次并讨论;②尝试运用观察和诊断技术收集课堂教学相关信息;③学习如何整理研究资料并呈现数据的方法;④围绕专题形成课例研究报告框架。

    这次活动给我体会最深的是“课例研究”它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课例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说研究课例本身,二是说以课例为载体,它让老师们在经历这个过程中,学习理论,学习同伴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诚然,对于课例本身的研究是重要的,因为在研究课例的过程中,教师加深了对学科本身的钻研。但从促进教师发展的角度,课例研究可作为教师成长的载体,让教师师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学习如何去改进自己的课堂。

    我还想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个人钻研是重要的,但是同伴之间的质疑、支持和帮助同样是重要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同伴和我们讨论,没有同伴的质疑和支持,我们的专业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次活动通过备课、上课、反思,再备课、再上课、再反思这样的关节,这是一个螺旋进步的过程,这是一段化蝶的经历,参与研究的人他们的感受一定是痛苦而美妙的。

    这次观摩让我真正的明白了“课例研究”的内涵: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这样的概念易于理解,其操作模式也易于把握: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搞清了这些,不禁使人心中豁然开朗,这就是“课例研究”。回想我们以往的教研课,与之相比,课例研究不仅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更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获取大量的信息,共同解除困惑,感受成功。其互助互学的教研过程,更使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由此,让我想到我们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如何才能更有效,课例研究是否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