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
发表日期:2011/3/7 11:09:38 作者:无 有1142位读者读过
初中英语牛津课本中的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
邰雪莲
初中英语牛津课本中的阅读课,教师通常会把它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着重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技能的培养。第二课时处理阅读文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指某些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在第二课时的处理方法上,很多老师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出现教师讲一节课,学生记一节课的现象。这样就违背了英语教学中使用语言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的要求。那么,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方法呢?结合我在阅读课第二课时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语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的教学是承接第一课时的,是由第一课时延续下来的。因此,复习阅读语篇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纲要,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结果是教师眉飞色舞而学生兴趣不高,不能很好地产生互动作用,课堂气氛压抑。因此在复习环节上,应结合生动活泼的各种形式,变教师主体为全体参与。
二、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阅读第二课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又一原因在于教师忽略课标要求,尽其可能的挖掘出阅读文章中的每个语言点,导致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事实上,有的语言点学生目前根本不需要掌握。这样的话,学生只能忙于记下一堆语言点,而该学的也没有时间操练透,掌握牢。
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的四会单词,精选出10个以内的词组或句型让学生重点学习,其中更为重要的语言点就多给学生操练,巩固,保证学生掌握牢,会运用。
三、在语境中教学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其社会交际功能,因而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所以,语言和语境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忽视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人们的交际就无法实现。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语境,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语境里,培养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授语言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将这些短语、句型用一个故事串联起来,增强课堂的整体性。对于每个独立的短语、句型,也应该给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下操练运用
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教师抓住学生“新奇”的心理,创设合适的不同情境,就能变枯燥为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挖掘有利于创设语境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教法,操练方式,以各种不同的活动来强化、拓宽教学内容。
1.单个短语的操练方法
教授短语绝对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并划出来再课后背诵那么简单,关键还是在当堂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以采取填空、看图造句、选词填空、情景造句、自由讨论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对短语的理解。操练的顺序也应该是从语言点呈现到机械操练,再到灵活运用,层层递进。
2.口头与笔头结合
语言点的教学不能光局限在口头操练,有些地方还应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进一步巩固所学。
3.综合整课的语言点操练
每篇文章的语言点是独立的,但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必然有他们之间的联系性。综合整课的语言点操练一个主题不仅能巩固全课所学,还能为写作话题打下基础。
总之,在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因素,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