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科研成果>>阅览文章

走 进 数 学 实 验 室

发表日期:2008/2/20 9:19:35 作者:无 有1820位读者读过

走 进 数 学 实 验 室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甘爱娣

【摘要】数学实验是当前高校教育课程中一门重要的新兴课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中也非常提倡数学实验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从主动探究学习、互动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教学等方面对数学实验课进行初探。

【关键词】数学实验  主动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需要新的理念,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下面就本人对数学实验进行的尝试和探索,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实验或探究,寻找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单一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很难给学生独立探索与领会知识,体验问题解决途径的机会。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自由空间”的各种手段,让学生自我发掘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形成知识。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如七年级数学(上)P129“数学实验室”

(一)创设情境,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取出自制的正方体纸盒若干

教师活动:让学生将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并提出问题:你能得到多少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同学互相交流

(二)思考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展开图,可相互补充

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现实感受的基础上,在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同时通过数学实验更能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体现并实施改革理念的主战场———课堂被赋于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从单一的接受型走向合作互动型。合作学习有助于互动的实现,在合作互动学习中,所有小组成员平等参与学习实践,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师生的互动而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学生群体关系的环境中。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数学实验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实验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良性的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因此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通过数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他人成果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如七年级下《游戏公平吗》

(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今天,爸爸、妈妈都想上家里只有一台电脑,大家能帮爸爸妈妈来想个办法,来决定谁来用电脑,若采取掷硬币的办法,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若正面朝上,那么爸爸使用电脑,若反面朝上,则妈妈使用电脑,大家想一想:掷硬币的方法公平吗?

(二)游戏实验,收集数据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

要求:(1)一个掷硬币,一个负责记录数据(2)两人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并填表。

2、汇总各组实验数据。

3、累计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分别计算式样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折线统计图,观察所作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验证猜想,形成概念。

以下是几位数学家所作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统计,它符合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试验者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正面朝上频率

棣莫弗

2408

1061

0.518

蒲丰

4040

2048

0.5069

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议一议:通过对自己实验的结果急历史上数学家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就比较稳定,趋向于0.5,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小用P来表示的话:P=1/2(分子代表正面朝上的结果数,分母代表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也称为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利用生活中的概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概念。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从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同时,实验中要求合作互动。因此,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方法等产生强烈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合作精神。另外,在这个实验中还涉及到很多的数据和实验信息,学生通过几个不同范围的合作互动,探索出实验结果,从中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三、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加强问题解决教学

针对单一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题解决数学本身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行探究,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不仅仅是追求结论,更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实验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机结合,它弃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

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P104《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实验室”。(一)动手操作并计算

学生活动;1、每人准备一本月历,在月历的同一行上任意圈出相邻的4个数,并把4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4个数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四个数之间有何关系?如何表示?列出怎样的方程?

学生活动:在月历上任意找1个数以及它的上、下、左、右的4个数,每人分别把这5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5个数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五个数之间有何关系?先设哪个未知数较好?列出怎样的方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与同学交流。

(二)交流讨论:同学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编出一系列有关月历的方程的应用题

暑假小明去桂林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号小明是几号出发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最大特点不是接应用题,而是通过活动设计应用题,扩大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了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应用题,使学生对应用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利用数学实验和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实验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省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