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校园动态>>学科建设>>阅览文章

每天反思 再上台阶

发表日期:2013/6/7 9:35:09 作者:徐兴民 有824位读者读过

 

近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天景山中学初中生物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当然我是坐在听课席上的。三节课的时间,有三位生物教师,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我觉得收获很多。

我们听课的地点在天景山中学,一所新建初中。上课三位老师,我的整体感觉是,每位老师都认真精心得准备,都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各位老师都很冷静,遇到突发情况总能很好得应变。大多数教师都使用了实物展示台,这种设备的好处在于能够将学生的作品、实验材料等展示在大屏幕上,有很强的直观性,效果很好。但是不同教师对于实物展示台的使用情况不一,有些老师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如他所展示的仅仅是导学案上的练习题,这就没有充分利用好实物展示台。

我听的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小王慧老师。小王慧老师的课我之前有幸听过一两次,当时就觉得很震撼,尤其是她的语言,怎么有那么灵动的优美的声音。还有从她上课看学生的表情,她的语言中,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位非常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从她讲第一句话之前,我的内心就充满着期待。她的题目是《种子植物》的第二课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导课运用的是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图片,有两位老师同时选择了这样一张图片,说明这张图片还是很合适的。教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将不同的果实分发给学生,有被子植物的果实如辣椒、圣女果,也有裸子植物的松球果,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并思考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来,比我们上课时简单得出示一幅挂图,再描述一下的效果自然是好得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小王慧老师很勤奋,很善于观察,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身边的实例。比如她课前拍摄了南京市区的玄武湖公园、校园内外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这样的照片会有一种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拍摄的大部分是裸子植物,主要是因为裸子植物不像被子植物那样,有明显的花、果实等器官。教师还列举了黄山松,并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小王慧老师的课亮点很多,在课的后半段也查不出一丝得敷衍。种子适合传播的结构这个实验,教师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课后谈到,别人都问她蒲公英和苍耳的种子是从哪里得到的,她笑言自己费了很大周折,从药店买来的。她在课堂上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与学生共同探讨。她播放的两段视频也是恰到好处,一是喷瓜果实弹射种子的视频,一是一种超大型的豆荚的依靠水力来传播种子的视频,让在座的老师和学生都叹为观止、大开眼界。小王慧老师在课堂中,妙语连珠,课堂诗情画意,学生和老师诵读经典诗句的场景也让人难忘。

陈益琴教师,课题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她上课比较放松,教态亲和,始终走在学生中间,面带微笑。导课环节,她播放了肖邦的钢琴曲,让学生说出演奏的作者。我和同事课后讨论,觉得肖邦的钢琴曲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所以这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课还是要好好处理,毕竟是一节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大作用在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有讲究的。两位上这节课的老师,一位以引起动植物患病为起点,一位以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起点,我觉得前面一位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抽象要好点。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随意,语言方面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词汇,如“没钱了,活着干嘛”等,给人以消极的感受,不利于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培养。

教师图片展示食物的腐败现象,我认为用实物展示可能更好,需要提前准备。最后有一个细菌对树叶的分解的实验。这个实验到底是自己讲,还是学生讲,自己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两位老师都没有做这个实验。我问了同事,他认为这个实验相当于一个练习。

第一位老师,由于前面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完,所以这种比赛课也要讲究课堂效率,不能抓住某些环节不放,做好时间的分配。另外,她让学生齐读分解者的作用,齐读到底有没有效呢?

  后来,在听报告的时候,这位上课的老师说,自己比较重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点确实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只是在语言方面一定要严谨点,不能过分随便。

小王慧老师作为压轴,也上的是这节课。她准备的也非常充分,教态很大方,声音洪亮,丝毫不怯场,反映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这节课导课以一则新闻导入,切合主题。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如通过海伦凯勒的照片,让学生介绍她的事迹,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她因猩红热而失去了生命,这种并是链球菌引起,所以这个事例本节课关系较紧密。思路清晰,从人类、动植物方面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够引起生物患病。亮甲的广告片也算合适。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部分,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分析为什么“我们死后,尸体会变成草”。这里学生的回答堪称完美。教师联系前面的知识适当点拨,说明要辩证得看待事物,避其害,用其利。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亲爱的细菌、真菌,我想对你说”,和“小鱼的内脏不见了,小猫不知道为什么”,同学帮忙解答。个人认为,显得有些幼稚。这里应该需要升华。

有两位老师上的是《种子植物》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这节课,这节课之前我听我们区的老师上过,觉得我区教师在教材的把握,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上,准备的充分程度上,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都要好些。听的这两节课,都将教学的目标放在了知识目标上,在情感和能力目标上落实得很少。而且由于教师的指导比较粗糙,很多学生只是在浪费材料,课堂纪律混乱,没有节奏。当然,我个人认为,实验的指导要适当,过细的话也剥夺了学生自己独自探索的乐趣和意愿。但是对于初一新生,还是要稍微细一点。关于胚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两位老师都是直接灌输,没有实物,也没有视频,略显生硬。

高宝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翟老师的教学风格比较独特,她的语言和肢体动作都给人很有劲的感觉,精力充沛。她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如去江宁街头购买了当地的食品,引导学生说出哪些食品与细菌和真菌有关,既调动了现场同学的积极性,和课程的联系也恰到好处。为了证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也专门制作了一个实验装置,另外还制作了甜酒。不论实验效果如何,说明教师准备的精心。这节课比较流畅,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充分。有一点处理有待商榷,就是教师播放了一段弗莱明对盘尼西林的研究历程,学生看完了视频,教师没有给学生发表看法的机会。

在说课环节,我听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是我平时比较忽略的,练得很少,我仅有的对于说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大学时期。这次听了老师们的说课内容,我觉得很受启发。他们说课都很有条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有些老师辅以板书。部分教师全脱稿,说明对于内容非常熟练。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很到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得也很好,重难点突出。说课需要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有充分的理解,并能运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理论知识是目前很多教师欠缺的,假如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注重积累,多读书,多反思,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用相关的理论来解释,对于我们的理论素养会有很大的提高。

这次天景山听课我受益匪浅,在听别人的课的同时,我自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任何的成功和荣誉都离不开认真为学,坚持反思,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