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教师博客>>阅览文章

风景这边独好

发表日期:2013/5/3 1:25:14 作者:17687 有1126位读者读过

风景这边独好

——参加全国“友善用脑”语文教师教学专题培训感受

周冬梅

   培训、讲座,曾几何时,给人的第一反映就是“枯燥”“乏味”“高深的理论”“脱离实际”。此次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组织的全国“友善用脑”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专题培训,我的行李里依旧带着凡听培训、讲座必备的书籍,但却始终没有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反,这次的培训,从地点的选择到培训的形式再到内容主题的设定无不体现组织方的独具匠心。每一位专家选择的视角都很独特,极具实践指导性且引人深思,形成了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4月21日早上6:30我区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行16人在南京南站集合出发,历经四个半小时的火车和两小时的汽车,马不停蹄终于在1:30赶到了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怀柔区泰莲庭渡假村。大家放下行李就直奔会场,会场在度假村二楼的一个不大的茶座,布置为每组5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每组以诗人的名字命名,桌上放有新鲜的绿色植物。进入会场时我们首先需要从门口工作人员手中选择一张彩色方形纸片,纸片背面为某位诗人的头像,学员们需根据头像猜出诗人名字,再寻找相应的诗人姓名的桌子就坐,这样随机的把北京、南京的30名学员分成了六个小组。就坐后,学员们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张“朋友,我在这里”的问卷,根据 “找到年龄最小的朋友”“找到吃素食的朋友”等提示,在参会的成员中找出相应人员并请对方为自己签名。桌子上还为每位学员准备了设计精美培训日程表和指导手册。组织方还提供了下午茶、点。这一系列不同传统培训的设计都是友善用脑理念的具体体现。

   当天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节目中心主任编辑刘笑梅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声音的诱惑  跃动的诗情”的培训。她首先对朗读和朗诵的区别进行了说明,朗读是自我满足,朗诵则是寻求共鸣。她认为朗诵应当贯穿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一些标准的高质量的朗诵作品,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朗诵的技巧,感受朗诵的美感。整个的培训过程是一种享受,刘老师结合张家声、方明、濮存昕、姚科等名家的朗诵作品,告诉我们朗诵要具备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等要素。时而激昂时而悠绵的声音把我们带入语文课本中一首又一首诗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她用心阐释的诗情让我们每学员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培训感受与心灵震撼!过程中还穿插着学员的互动。

   我在享受着这份精神盛宴的同时就在心中默默地回想、思索。其实,我们何尝不是每天在面向孩子们作着这样那样的学科讲座呢,扪心自问,是不是每一堂课都能像这次的培训一样,让听者既有颇多收益,又不乏趣味呢?如果不是,那予学生而言,岂不每天都在煎熬?

   看着与会的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感染着会场上不时传递的轻松与愉快,回想起以往听讲座时场上睡倒一片的现象。我觉得,学生们比我们更了不起。也许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许我们的课堂很枯燥,但至少,一双双小眼睛还是瞪大了的,作为老师,看着这一双双纯洁、善良,对老师充满无限敬意的眼睛,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让课堂更友善呢?

   4月22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兆琦为我们进行了“读史记悟人生”的主题培训。八十高龄的韩先生堪称中国《史记》研究第一人,他从韩信、张良、萧何刘邦三杰的历史功勋与其各自的人生道路讲起,并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韩先生对《史记》故事的贯通,对历史人物的熟稔显示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宏亮的声音穿越了千年历史,激情与达观豪放的态度感染、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学生时代的我就对历史及不感兴趣,以至于现在每次教授文言文时总是要请教师父秦老师。讲课时也是大体读懂,弄清其原委,只能就事论事地讲解。导致师生对文言文的教与学兴趣都不浓厚。听了韩教授的精彩讲座激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以至于回到宿舍还和同行的王慧回味着讲座中的每一个经典故事,沉醉在历史的魅力当中。同时也颇受启发,如果我能多了解一些历史及人物,可能教学时也会多些亮丽的风景呢!

   下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北京市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胡春梅进行了主题为“精神守望与文化穿越”的培训。最让我钦佩的是她为了研究竟能选择今年一年在北京一所高中任教,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能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一篇篇中学教材实例,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她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讲到不同文化的交融,从人文精神守望讲到课堂教学实践。全面讲解了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既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含的不同文化的介绍,又有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处理,让学员们全面集中地接受了一次高水平的专题指导。这样的指导如果能多一些,我们的老师就能少走许多弯路,毕竟从理论到实践是有差距的,而从实践经验到实践操作要更加可行得多。

   4月23日,培训地点从山花烂漫山花、优雅恬淡的郊区转移到了充满樱花芬芳的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校园。在经过了第一天的朗诵培训之后,我们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朗诵准备,各组推选出了两个朗诵作品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刘笑梅主任和王勇两位朗诵专家及耿丹学院的学生同台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从《木兰诗》到《琵琶行》,从《再别康桥》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位参与者都热情洋溢的演绎着一篇篇经典的作品,虽然朗诵技巧上有很大差别,但那种激情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深受感染。

   4月23日这天是世界图书日,又逢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共同成立的北京市学习科学耿丹研究所正式揭牌,老师们在演出后,又参加了研究所的揭牌仪式。

   优美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别具匠心的设计,让我们所有的学员在三天的培训中感受到了友善用脑的魅力,又得到了语文教学的专业培训,真正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培训虽已结束,留给我的思考远没有结束,语文老师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