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家校共建>>家长学校>>阅览文章

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关系

发表日期:2013/4/2 8:43:41 作者:家长学校 有1111位读者读过

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关系

    背景:2月22日,据北京海淀警方通报,李双江之子李XX涉嫌强奸罪已经被刑事拘留。之前,李XX因为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被收容教养一年,2012年9月才获释。

    本期点评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

    观点: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是对孩子的重要保护。

    李双江夫妇教育孩子固然有重大失误,但孩子犯罪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

    之前李XX因为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规则行为习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往往被看作孩子规则的来源。

    孩子大约从两周岁开始就需要一定的规则指导,要他们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把小孩子分别放在设有篱笆和未设篱笆的游乐场游戏,结果发现,他们在未设篱笆的游乐场会比较没有安全感,活动的场地范围比较小,大都挤在游乐场中央;而有了篱笆的保护时,孩子们游戏的范围要大很多,一直会延伸至篱笆的边缘。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那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些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的孩子,当他们的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是调整自己,而是以身试法,最后才会锒铛入狱。

    李双江夫妇教子失败是败在导向,孩子虽然长得个子高大也有些特长,社会化水平却存在严重缺陷。判断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化,即看其是否熟悉、认同并且适应社会规范。比如,遵纪守法绝不伤害别人,这是最起码的人生底线,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无视规则恣意妄为等于玩火。屡犯错误而不受惩戒就可能没有人生底线。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才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