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发表日期:2010/9/17 16:24:24 作者:无 有807位读者读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老师们、同学们中午好:
近期,正值夏秋交替,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红眼病”在医学上被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由于此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因此今天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大家讲讲有关此病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让大家对这种病有个比较深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做好自我防控的措施。
1、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2、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3、临床表现
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4、治疗
染上“红眼病”不用急,可通过冲洗眼睛进行治疗。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生理盐水冲洗,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如果治疗得当,绝大多数病人在2周内左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5、预防控制措施
(1)应对红眼病首先要注意手的清洁,由于手先接触了不洁的东西,再去揉眼睛是引发“红眼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手清洁之前不要揉眼睛。
(2)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小环境里有“红眼病”患者得赶快提高警惕,别乱摸物品要勤洗手,别揉眼睛。
(3)洗脸时一定要使用流动的水,自己的毛巾等直接接触眼睛的物品要专物专用,家庭成员之间也实行一人一巾,如果身边已经有了病人,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与他人分开,并且经常煮沸消毒。
(4)患过“红眼病”的人对此病并无免疫力,同样需要注意预防再度感染,患“红眼病”的病人应自觉隔离在家里休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浴室、泳池等以免传染他人。
南京市天景山医务室
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