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王瑞
发表日期:2008/9/17 13:24:28 作者:无 有1539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
王瑞 |
所在学校 |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
研究领域 |
课堂教学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中学二级 |
学 科 |
数学 | |
文化程度 |
本科 |
职 务 |
教研组长 |
电 话 |
| |
课题名称 |
友善用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 |||||
课题界定与 理论依据 |
课题界定: 1、 脑: 脑(英:brain,拉:encephalo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脑有三个基本功能系统: ①、 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 ②、 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信息的联合区; ③、 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联合区。
2、友善用脑: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型导”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3、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 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论依据: (1)现代脑科学。 (2)多元智能理论。 (3)现代数学教育模式理论。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末,脑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美国1990年推出"脑的十年计划",欧洲1991年实施"EC脑十年计划",日本1996年开始"脑科学时代计划"的跨世纪研究。2000年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授给了发现了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的科学家,他们确立了神经突触化学传递理论。近些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证。神经生物学的成果引发了人们对认知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探讨将脑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育中,重新思考教育问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友善用脑在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通过自我领悟、小组交流和多样的活动达到了成功学习的目的。在这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动脑子想办法创设学习的场景,把握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快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 |||||
研究目标与 研究内容 |
研究目标: 将通过这项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用脑的方法,将“友善用脑”科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家长一起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研究内容: 首先,固定每月召开1-2次“友善用脑”课题组碰头会,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按时到会,总结交流一周实施“友善用脑”的成功经验,讨论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下一步计划的工作等。一学期安排1至2节参加总课题组的精品研究课,精品研究课由全体研究组成员共同研究备课。其次,多次邀请“友善用脑”的研究专家到我校做具体指导,并为家长进行辅导。最后,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度,随时注意积累、整理研究资料,按时向总课题组上缴计划、阶段总结等材料,并同时注意对个案的追踪调查。 | |||||
课题创新 要点 |
课题创新要点: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着力使用音乐、运动、思维导图、冥想、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等教学手段和策略, 以学生轻松、愉悦、高效地学会学习为目标。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08年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8年6月-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 行班级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校。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09年9月-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分析法。 (2)实验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每年都有案例或论文获奖。
预期成果: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了解益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和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及增长和消除这些因素的方法;了解学生,能够将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出诱发学生思考、能使学生自我生成的教学情景;掌握友善用脑教学技巧,应用友善用脑教学流程,开展多感官教学;能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逬发出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环境中自我生成知识,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
所在学校意见 |
| |||||
区教育局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
| |||||
《友善用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实施方案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王瑞
课题界定:
1、 脑:
脑(英:brain,拉:encephalo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脑有三个基本功能系统:
①、 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
②、 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信息的联合区;
③、 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联合区。
2、友善用脑: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它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型导”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3、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 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论依据:
(1)现代脑科学。
(2)多元智能理论。
(3)现代数学教育模式理论。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末,脑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美国1990年推出"脑的十年计划",欧洲1991年实施"EC脑十年计划",日本1996年开始"脑科学时代计划"的跨世纪研究。2000年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授给了发现了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的科学家,他们确立了神经突触化学传递理论。近些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证。神经生物学的成果引发了人们对认知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探讨将脑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育中,重新思考教育问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友善用脑在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通过自我领悟、小组交流和多样的活动达到了成功学习的目的。在这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动脑子想办法创设学习的场景,把握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快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研究目标:
将通过这项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用脑的方法,将“友善用脑”科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家长一起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研究内容:
首先,固定每月召开1-2次“友善用脑”课题组碰头会,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按时到会,总结交流一周实施“友善用脑”的成功经验,讨论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下一步计划的工作等。一学期安排1至2节参加总课题组的精品研究课,精品研究课由全体研究组成员共同研究备课。其次,多次邀请“友善用脑”的研究专家到我校做具体指导,并为家长进行辅导。最后,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度,随时注意积累、整理研究资料,按时向总课题组上缴计划、阶段总结等材料,并同时注意对个案的追踪调查。
课题创新要点: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着力使用音乐、运动、思维导图、冥想、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记忆等教学手段和策略,以学生轻松、愉悦、高效地学会学习为目标。
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08年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8年6月-9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
行班级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校。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09年9月-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分析法。
(2)实验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每年都有案例或论文获奖。
预期成果: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了解益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和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及增长和消除这些因素的方法;了解学生,能够将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出诱发学生思考、能使学生自我生成的教学情景;掌握友善用脑教学技巧,应用友善用脑教学流程,开展多感官教学;能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逬发出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环境中自我生成知识,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