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家校共建>>家长学校>>阅览文章

校务委员会活动之一:学生手机、mp3进入校园

发表日期:2009/2/11 17:27:01 作者:无 有871位读者读过

校务委员会活动之一:学生手机、mp3进入校园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七年级学生李健到我的办公室,耳朵上挂着耳塞,我问他:“怎么把mp3带到学校来了?”回答:“想听听音乐”。我说:“学校不许带mp3,明天不要带来了。放学后到我这儿来拿。”李健点点头回去了。由此我想到,七年级学生刚入学,不知道手机、mp3不能带到学校来,八、九年级的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班主任的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mp3因为携带方便,便于沟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通讯工具之一,由于价格不贵,普通家庭亦能承受,所以如果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一般都会满足。这样校园内出现了携带手机、mp3一族。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上课手机铃响,影响老师上课;引发同学之间的攀比;甚至诱发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事件。为此,校务委员会专门就学生手机、mp3能否进入校园进行讨论。家长代表们纷纷畅所欲言,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们分析了携带手机、mp3的利与弊,一致认为弊大于利,孩子不宜携带手机、mp3上学,因为:1、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会玩手机,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2、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与外界有太多的联系。3、手机通话时有辐射,对大脑有影响:一些垃圾信息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4、不利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既要花费话费又易产生攀比心理。5、上课手机调不好,突然铃响,影响老师教学,影响同学听课,破坏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效率。对于有的家长提出带mp3听听音乐可以给孩子放松放松的想法,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展运动会、艺术周活动就是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至于听音乐可以回家去听。如果孩子有急事,班主任、任课老师都会给他提供帮助,老师办公室都配有电话,家长有事也可打电话联系。最后,全体校务委员一致通过,认为初中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及特定的学生身份不宜携带手机、mp3进入校园。

在这个案例中校务委员会成为学校、家庭联系、交流和合作的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挥家庭的教育影响,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于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缺乏主动意识,没有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交流和合作仅限于家长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个人对个人的层面,即使是家长的主动参与,也只是单向度的参与,或关注学业或是一种“问题型合作”,家校合作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交流和合作未在制度层面上落实,学校对家校一致教育影响共同教育学生虽有认识,但并未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协调家校教育影响,即使是家长学校的建设也只不过是“运动式”的,阶段性强而连续性不够。因而将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在制度架构让其成为学校、家庭联系、交流和合作的机构,将家校共建作为校务委员会的一个职能,通过在学校在家校共建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学校多一方信息渠道,多一种教育力量,多一份舆论支持。校务委员会的工作会促进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学校成为“社区”的学校,成为连结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优化了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环境。这也是学校进行校务委员会工作的学校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