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阅览文章
在冲突中寻找和谐——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有感
发表日期:2010/6/3 14:52:23 作者:无 有765位读者读过
在冲突中寻找和谐
——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有感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陈美玲
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有幸阅读了古力老师撰写的《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这本书,谈不上受益非浅,至少我很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也从中了解南京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三十年来的历程和发展业绩,知道既然改革就会面临冲突,本书很好的解决了面临冲突我们怎么样实现和谐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我深刻认识到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与作用。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适应新世纪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对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潮流迫切愿望。
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构建21世纪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新模式。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学校体育主渠道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应该根据未来社会人才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21世纪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改变以往单纯为“达标”而教的模式,创造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素质教育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⑴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⑵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个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⑷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基石。
⑸要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二、充分重视对教材的研究。依据练身、养身与健身协调统一的原则,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体系,结合我校“四点半特色学校”的特色,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体系,追求生活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体系,结合我校省级田径项目传统校及校本课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的特色,通过系统设计,科学选择使之各项内容合理的衔接起来。以注重传统体育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族民间优秀体育项目与引进新型体育健身项目并举,实现教学内容的可持续性,使教材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体需要。
三、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处于新世纪的体育教师,既是体育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模式,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出一条适应21世纪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模式。
四、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立足“动”字,重在“创”字。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反复“动”起来,强调动则有理,动则有方,动则有趣,动出花样,动出艺术,注重野趣,使他们在“动”中得到锻炼的价值,在“创”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健身育人。
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⑵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对不同个性,兴趣爱好,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精神。
通过学生、教师的互动,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体验到体育与健康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在充分体现集体精神中培养竞争意识,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从而体现出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征。
总之,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