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阅览文章

坚定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发表日期:2010/6/9 7:29:12 作者:无 有782位读者读过

坚定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陈益琴 

    进入21世纪以后,南京市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第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纷纷出台,近年来我校实施了“小组学习”、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通过学校行政手段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学校领导高度关注,为教师解决困难,需要教务处、进修校引好路,坚定课改信心。需要我们实验教师潜心课堂研究,踏实实施。一句话:路很长,路也很宽。

    我从教师层面谈学校如何进一步推进课改,也算作一个课改总结吧。

    一、坚定教师课改的信心,是我们大家坚守的家园。

    (一)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民主的、和谐的。

    一段时间的课改,不管怎么说,教师让出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学生看到教师原来也是学友,也是可以亲近的朋友,这一点是可喜的。学生比以前活跃了,即使是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讨论、思考,但是比过去老师满堂灌输至少可以说解放了学生,学生有讲话(即使是与学习无关的“小话”)、发言、展示的机会。这让我们看到课改的可贵之处。课堂是学生的,教师走到学生中,体现了民主、平等,展现的是和谐课堂。

    我们一个家长来到我们学校,看到上课每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由的讲话(其实是讨论、小组自主预习)、走动,让他大开眼界。他说:“我读初中时要是也这样上课,我就不会上课睡觉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肯定:让学生在课堂先动起来、讲起来、上讲台,总比让他在课堂睡觉好?

    (二)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

    我们以前每周一都要集中“教师开大会”,校长在主席台上讲,下面老师习惯了给校长面子听,不习惯的老师自己讲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即使是这样,教师们也都习惯了。而现在周一一般不开会,教师们一到周一便打听:“今天好久开会?”这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但是回顾我们以前的“教师大会”,务虚多务实少。我坦言:每周开会没有那必要。这种习惯应该转向到我认为的好习惯??那就是“集体备课”。现在我们开始实施“集体备课”,初一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研究“学案”,教师们很不习惯。开始不习惯是正常现象,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我们强调“集体备课”,大家要看到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团队,让团队精神指引成员共同面对课堂教学困难和问题。“集体备课”要先规范起来,进一步规范流程,进一步落实备课组长、主讲人和小组成员的职责。走好这一步很重要,”尽量少开务虚的 “教师大会”,让“集体备课”形成习惯,“集体备课”前后过程是学习的过程,“集体备课”是教师学习的好机会。

    (三)课改与考试没有大的冲突。

    教师们都说课改负担重,担心课改影响考试,这其实反应出我们老师心理负担重。一方面我们学校老师绝大部分对学生很负责,对学校很敬业,怕影响了学生成绩,损毁了学校多年节节攀升的升学声誉;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家对质量的认识还没有一个全新的观念。为了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教委已经调整了对学校的考核方案,全面、全方位引导学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施真正的教育。

    我们可以想想:一个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知识灌输下,中考考了550分;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树立了学习信心,掌握了学习方法,中考考了500分。他们到了高中、进入大学,走向社会后,情况会怎么样?

    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分数不代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不代表学生以后所走的全部生活道路。我们要分数这个结果??完成初中最基本的学科学习任务。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地学习、学到学习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经历。我们说不讲“分数”,其实是让大家横下心来放下包袱走进课堂教学改革。只要我们看准方向,找准着力点,我相信会在课改中看到课堂悄然的可喜的变化,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我们现在刚起步的课堂教学改革,先是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当然在模仿实践基础上,什么是真正的有效的课堂?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探索的。如何让尖子生吃饱,让学困生完成最基本学习任务,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实行的“三清”工作,把“三清”做好了,课改与考试、中考、分数,我想不会有很大的冲突。

    我们要走的一条路,就是让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具备学习的可持续性、可发展性。这条路很慢长,很艰辛,需要我们默默无闻的探索。

    二、寒冷的冬天里让我们一起思考在行走的路上,追寻教育的春天。

    (一)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舞台。

    我们可以换位想想:教师大会上,你是怎么听的?喜欢的、关心的事情,仔细听、认真记,不喜欢的、无关的,被动听心里想着早点散会吧!那么我们以前的课堂,你是不是那个“教师大会”上的校长,学生不就是那个“教师大会”上的你吗?

   要改革我们对学生评价,首先要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师心目中什么才是好学生?大家一时想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光是分数。

    其次,年级组要每月评比表彰优秀“学习小组”,学校每期末进行表彰“学习小组”、评选“校园之星”(课改年级面要大),取消考试前几名学生表彰,学生所有学科考试成绩均要进入总分。

    第三,真实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数,应该是我们以后推荐重点高中学生的重要依据。

    (二)改革我们对教师的考核,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教师唯一、绝对考核依据的年代已经过去。我们要寻求一条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考核之路。

    首先,如何评价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按照《南京市天景山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执行引领教师。学校要进一步组织课改教师学习培训《南京市天景山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向新的课堂评价看齐。比如,体育课如何让“小组学习”发挥优势?

    其次,激发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积极投身课改、积极参与课改,在课改中积极思考、反思、总结,是好教师、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学校本期将组织课改总结专题会,每个教师期末写好书面总结,选取部分在“小组学习”建设中、在“学案”制定、使用中有见地的教师、备课组介绍经验并进行表彰。从下期开始,课改教师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并组织交流,学校每月出版《课改动态》。

    第三,勇于参与并在课改经验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老师,勇于参与并在课改班级上课改课(包括试点阶段借班上)获奖的老师,就是优秀教师。每期组织校内课改展示课、课改优质课,并推荐教师到其他学校上课改示范课。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优质课比赛中,年轻的课改教师刘玉蓉所上的思想品德《对不良诱惑说不》以课改的理念、活跃的课堂、知识的内化、赢得了校外评委一致好评勇夺特等奖。这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