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
发表日期:2011/11/3 8:16:01 作者:无 有747位读者读过
关于课改的几点思考
从杜郎口中学回来也好几天了,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我校如何搞课改呢?
实话说,杜郎口中学只是课改的一种模式,绝不是唯一的模式。只是,人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看起来比较成功的路。再看看其他课改比较成功的学校,省内省外、区内区外的,无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
结合我校实际,我以为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似乎能够让课改走得更稳健和实效。
第一, 培训要到位。
课改不是把桌子板凳一搬,并在一起就行了。为什么搬,怎么并?这都是学问。分组前的班主任培训,学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小组团队精神,如何让学生大方大胆的发言,怎么发言,怎么独立学习,怎么合作,怎么展示……这些都要培训。
教师的培训也非常重要。实话说,包括我在内的老师思想上都由惰性,将近20年的教学都是这么教着过来的,一下子变一种方式,不适应,不习惯是自然的。可是,仔细想想,精耕细作型的教学,老师疲惫,学生没兴趣。改是个必然。所以,搞课改教师的思想必须认识到位。否则,效果会打折。因为,预习课怎么上,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是课改中的决定因素。
因此,学生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第二, 把预习当课上。
预习一直很重要,只是,我们经常会忽视它的作用,学生是否预习,我们的监管也不到位。于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求了,学生也不做,然后我们就接着上课。上新课的时候,其实学生可能连这堂课上什么都不知道。杜郎口中学有一种课型就叫预习课。把一些学生能够自己独自完成的学习任务下放到预习课上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分组完成这部分学习任务。甚至,在课上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之间展示各自的预习成果。在此基础上,再上新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最大的想法就是,课时不够怎么办?这的确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我想,只要大家朝着这个方向思考,总有适合的方法。
第二,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主独学,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导学案中一定要由体现,并且要有引导。这样,学生才不会无的放矢。否则,学生预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当然,各门功课的导学案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流程大体一致。导学案大体三个部分:各自预习、课堂展示、反思反馈。预习部分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个人独学,查找资料,思考理解能够完成。课堂展示部分的流程可以问题化,并明确具体的活动步骤和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案绝不是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互相学,老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一定要明确化。我以为,新课改并不是说学生动起来就完事了。忽视教师教的课改,不是成功的课改,否则,要老师干嘛?反思反馈部分的练习题要精当,反思部分可以是自我反思学习得失,也可以是老师指导下的重点回顾。
以上,是我有些不成熟的思考,愿意与各位老师分享。期盼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