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和进度
发表日期:2011/2/24 8:52:16 作者:无 有783位读者读过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教育科研提升年”这一主题,突出“质量、研究、创新”三个关键词,坚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方式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教研质量提升”的教研工作目标。依据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特点,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务实有效、持续发展的学科教研机制,建立“结对、联片、论坛、研讨”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开展语文学科基于常态、基于问题、基于效率、基于发展的课改策略研究和实践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基本思路
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是围绕有效教学和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提高。根据学科特点,从各类调研中了解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加强复习教学研究和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善教学质量测评和加强教学调研指导等工作为重点,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开展教研创新,进一步发挥语文教研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发掘语文教研工作新的增长点。
主要工作
一.关注课堂常态,促进课改深入
1.加强教学调研,总结推广课改成果。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代表的江宁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本学期将对实施高效课堂已显现成效的实验校进行深度调研,通过调研,总结课改经验,推广课改成果。
2.举行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总结课改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课改实验中的优秀教师以及在我区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进行课例分析、教法研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 加强对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的研究与指导。进一步明确“好的导学案”的评价标准,明确“好的导学案”的特征、基本结构和编写程序。从导学案的设计质量来看,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必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必须适度有效(留白)、必须逻辑顺序合理有效、必须兼顾预设和生成。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避免应试的练习化和统一的教案化,不能过于粗放,或过于精细,教师不能把导学案纯粹当做教学设计使用。
4.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切实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增强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执行教学常规,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与水平,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督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好市教研室编制的《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学建议》,对已出台的《江宁区初中语文常态课(课型)基本要求》加以完善,并组织学科基地校及骨干力量进行示范引领,力争常态课的有效、精品。
5.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兼职教学视导员的作用,组织他们和教研员一道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多听常态课,准确把脉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大面积提高教师个体实施常态课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攀升的奋斗目标。
二.关注教学研究,促进质量提高
1.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把“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高效课堂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一批课改积极分子和骨干教师进行深度研讨,提炼出适合本区校情、教情、学情的操作模式和创新设计,如高效课堂必须的“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中教师和学生分别要做的工作以及具体要求等。要使教师尽快从对模式的熟练操作走向对理念的深刻把握,倡导自主设计、自主创新。
2.以学校备课组听评课为抓手,调研学校集体备课。以新授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为抓手,落实课堂有效性,深化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继续构建作文教学序列,依据“序列”拟定详细的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度计划要细化到周作文教学安排,做到周周有具体的训练内容,次次有明确的评讲主题。本学期将通过现场会的形式,让做得好的学校现场放样,然后组织学科团队进行随机性、驻点式的调研,督促各校抓实集体备课。本学期拟分年级以中心组的形式尝试开展区级层面的集体备课,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3.以点带面,加强校本教研指导。积极做好校本教研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总结先进学校的经验,通过“联片教研”、“结对帮扶”、专项调研等各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加大专业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学校课改工作的均衡发展。通过“课例式研究”、课堂实录、网络直播的教研形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能力,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4.加强对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调研工作的监测与指导。组织学科核心团队,研究命制出具有指导性的样卷,或给出命题建议、阅卷要求、质量分析要求,对试题编制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各校逐步建立和健全命题前的双向细目表和难度预测,考试后的难度、信度、区分度等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的制度。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复习教学效率。重视全过程的教学管理,确立过程意识,在加强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增量分析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过程监控,深入学校和课堂进行调研和指导。中考临近,本学科将组织中心组成员认真研究南京市近年的中考试卷,理清考点,分析中考趋势,通过教学观摩研讨、送教下乡、驻点帮扶等形式抓实考前复习,促进中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使教师更好地明确中考要求,把握复习教学规律,探索高效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本学期将分阶段开展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的系列研讨活动。
三.关注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
1.以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教研室将以一年教学调研的成果为依据,借课改培训活动、日常教研活动、教学竞赛活动、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测试等契机,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继续整合各方力量,借智借力。利用市骨干教师培训、市千农培训、区青年教师提高班、省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等培训机会,督促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受训,把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确立为研训的内容和方向,在研训中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
3.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力争早出多出名优教师。进一步搞好区语文学科大组建设和片语文学科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我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先锋队作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于他们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4.发挥学科骨干力量,不断充实《中学语文学科博客》的内容,尤其是及时提供有关中考的最新信息及最新资源。积极参与江宁区“名师课堂”的建设,不断提供新鲜、实用的学科资源,使其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网络观摩、网络论坛的好帮手,成为学生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平台。
四.关注资源开发,促进学生发展
1.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
于课外阅读的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大力推进名著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进学生的文化积淀,促进学生的发展。
3.各校教研组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校情,积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建立和巩固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学期拟召开文学社团工作研讨会。各校教研组要在学期初谋划好校内语文学科的系列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喜爱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热情。
注:本学期市、区级有关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将在“江宁教育信息网——教学研究”上另行通知。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期中
|
一、二、三单元 课外古诗1-5首 名著《童年》 |
一、二、五单元 课外古诗1-5首 名著《海底两万里》 |
3月中下旬结束新课 第一轮复习 (3月25日—4月25日) |
期末 |
四、五、六单元 课外古诗6-10首 名著《昆虫记》 |
三、四、六单元 课外古诗6-10首 名著《名人传》 |
第二轮复习 (4月25日—5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