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做文化传承的追光者
发表日期:2025/9/22 10:53:39 作者:朱剑锋 有47位读者读过
说好普通话,做文化传承的追光者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却常常被忽略的“宝藏”——普通话。恰逢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份关于语言的思考,想和每一位同学共勉。
或许有同学会问:“我们平时都在说普通话,还有必要特意推广吗?”其实答案就藏在我们的日常里。还记得上次小组合作时,那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因为口音,让“计算步骤”变成了“计suan步骤”,大家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也记得线上交流时,因为一句带着方言的“这个题我搞不定”,外地的网友反复追问“‘搞不定’是哪里不清楚”吗?这些小小的插曲告诉我们,普通话不只是“会说”,更是“说好”——说清晰、说准确,才能让思想无缝传递,让沟通没有距离。
更重要的是,普通话从来不是冰冷的语言符号,它是承载着中华文脉的“船”。当我们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每一个字音,才能体会李白笔下的乡愁有多绵长;当我们讨论“丝绸之路”的历史时,用统一的语言分享观点,才能让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变得鲜活。去年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大赛”上,那些用标准普通话演绎《少年中国说》的同学,不正是用声音让“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牢牢住进了我们心里吗?这就是普通话的力量——它让千年文化有了“共同的声音”,让我们能一起读懂先辈的智慧,一起传递民族的精神。
作为中学生,我们既是普通话的使用者,更该是推广者。不用觉得这件事“很大”,其实做好身边的小事就够了: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放慢语速,把每个字咬清楚;和家人聊天时,提醒长辈“‘牛奶’不是‘流来’,这样说更方便别人理解”;看到身边同学用方言交流导致误会时,主动用普通话帮忙“搭桥”。这些细微的举动,都是在为“说好普通话”添砖加瓦。
同学们,语言是一扇窗,透过普通话,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能和不同地区的同龄人畅谈梦想,能读懂更多优秀的书籍,未来还能带着这份“共同的语言”,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我们从这个推普周开始,把普通话说好、用好,做文化传承的追光者,让清晰的声音里,满是青春的力量,满是中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