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第十二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主题升旗仪式
发表日期:2025/4/28 9:07:32 作者:朱剑锋 有63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第十二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主题升旗仪式
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第十二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主题升旗仪式在室内举行。
本周的升旗手是来自八年级31班的恽诗羽同学。她在班级中担任数学课代表一职。她成绩优异,在班级名列前茅。课堂上她专心听讲,课后经常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中的难题。她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阅读、唱歌、跑步等,在生活中,经常帮助父母以及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的人生格言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同学是来自八年级33班的许孟哲同学,他在演讲中讲到:当五月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我们将迎来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劳动节。这个节日不仅是对汗水的致敬,更是对“勤耕不辍”精神的传承。
一、劳动是文明的底色。回溯历史,从周口店原始人打磨石器的火星,到敦煌壁画中农耕者的剪影,从都江堰水渠的潺潺流水,到万里长城的块块城砖,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创造史。袁隆平院士俯身稻田数十载,用汗水浇灌出杂交水稻的奇迹;敦煌工匠在幽暗洞窟中挥毫泼墨,让壁画历经千年仍绽放光彩。正如古人所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劳动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刻进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
二、奋斗是青春的注脚。有人说,现在科技发达了,劳动是否不再重要?看看冬奥会场馆建设者们在寒风中搭建“冰丝带”,看看航天团队在实验室里为卫星发射彻夜攻关,看看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们用直播让农产品走向全国——智能时代,劳动的形式在变,但“以勤为本”的内核从未改变。作为中学生,课堂上专注的听讲是脑力劳动,操场上挥洒的汗水是体力劳动,甚至帮父母做家务、为班级值日,都是劳动精神的体现。每一次专注的书写,每一次积极的思考,都是在为未来播种希望。
三、力耕不欺,方得始终。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努力了却没有收获?”但请记住,禾苗破土需要时间,梅花飘香必经寒冬。敦煌文书中记载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道破了劳动最朴素的真理:耕耘与收获永远成正比。就像冬奥会冠军徐梦桃,在无数次跌倒后依然坚持训练,最终以完美一跳站上领奖台;就像我们身边的同学,那些成绩优异者,往往是在别人玩耍时仍在默默刷题、总结错题的人。劳动的意义,从来不是即时的回报,而是水滴石穿的积累。
同学们,当我们在劳动节走进博物馆,触摸祖先留下的劳动工具;当我们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用双手清洁街巷;当我们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得出数据,都是对“天道酬勤”的最好诠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值日、每一次实践,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看似毫不费力的成功,背后都是夜以继日的深耕;所有波澜壮阔的梦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劳作去浇灌。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愿我们以劳动为笔,在青春的答卷上写下最动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