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课堂】南京市竹山中学成功举办南京市初中语文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
发表日期:2025/4/15 15:13:23 作者:吴卉 有61位读者读过
【适性课堂】南京市竹山中学成功举办南京市初中语文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 智启语文新篇,共赴教育星河
四月芳菲季,智慧花开时。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联合主办、南京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协办、南京市竹山中学承办的“初中语文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追随、伴同、超越——语文学习的人工智能运用姿态”为主题,聚焦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运用方式,立足写作、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学习三种典型教学场景,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场景中的运用原则、方法和影响,旨在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理解、接受和运用人工智能奠定良好基础。南京市电教馆陈平馆长、凌嵘副馆长、南京市电教馆应用推广部马睿副主任、南京市中语会副理事长蒋兴超老师、南京市电教馆杨静老师、南京市教研室袁源老师、南京市教研室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董甦老师、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邵吉荣主任、南京市科利华紫金分校何欣校长、南京市竹山中学孙振坤书记、江宁区语文教研员周金霞老师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南京市竹山中学孙振坤书记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教育形态,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次研讨会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形式,为探索"AI+语文"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思路。孙书记的发言热情洋溢,不仅为这场思想盛宴拉开了序幕,也让每一位参会者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热忱。
紧接着,精彩的研讨课环节正式开启,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兰天宇老师的《AI 助力〈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创新性地设计了“跟着名著游南京”的沉浸式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课堂上,生成式 AI——DeepSeek 化身为贴心的 “专家” 学伴,精准点评学生的课前梳理成果,照亮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道路。而 AI 智能体 ——“秦淮寓客”吴敬梓则更让全场眼前一亮,其以第一人称视角与学生对话,生成了与文本紧密结合的导览方案,展现了技术辅助文学解读的独特价值。在兰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和AI一起,由自然风光探及文人风骨,逐渐走进作者吴敬梓构建的精神家园。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范涛老师带来的《和DeepSeek一起商量》聚焦于写作教学的 “痛点”,为传统写作教学注入了 AI 的 “活水”。以往,作文讲评与修改常常让师生陷入困境,而范老师巧妙借助 DeepSeek 打破僵局。课堂上,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作文题目,学生们与 DeepSeek 展开互动,提出疑问,探讨其给出的评价建议。大家分组修改习作,再提交进行二次评价,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掌握借助 AI 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写作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南京市竹山中学的孙名瑶老师带来《点赞,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的课例分享。孙老师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研判、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板块展开分享。她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分层技术培训、线上线下结合、优化小组协作机制充分了解学情。课堂从“文化遗产我来寻”“文化遗产我来申”“文化遗产我来讲”三个环节展开,整合金陵微校、豆包“智能体”、问卷星、VR实景、“字鉴”小程序等智能工具,让学习过程信息化、高效化。学生既有前置学习调查,又有教师与智能工具的即时指导,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孙老师还从改革力度、技术手段与语文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引发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金分校的何欣校长带来《追随、伴同、超越——语文学习的人工智能运用姿态》的讲座。何校从“人工智能,从来没有如此受到学生的欢迎”出发,说明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亲近性;从“人工智能,已经赢得语文教师的喜爱”出发,说明语文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课堂实践应用;从“人工智能,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出发,对三位授课老师进行高度评价,肯定其对智能工具的有效应用;从“人工智能,打出两套学科教学实践组合拳”出发,细致地为老师解读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从“人工智能,语文学科运用展望”出发,展开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展望。何校长的讲座深入浅出,受到了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
南京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蒋兴超老师对今天的课堂进行专家点评,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先锋教学设计。他指出,三位老师带领学生深度走进了语文的殿堂,展现了学生具体运用人工智能课堂的路径。蒋老师从“伙伴”“融合”“属性”“元认知”“伦理”五个角度展开评点,肯定了人工智能工具在学习资源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课堂的语文属性,关注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坚守,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元认知。为教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南京市教研室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董甦老师评价道,上课老师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恰到好处,课堂异彩纷呈。董老师从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角度,强调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并提出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策略,肯定授课老师的课堂生成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高阶思维和思辨性的培养。让教师们对本次研讨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南京市电教馆凌嵘副馆长指出,先进技术要为先进教学理念服务,广大语文教师要适应时代浪潮下的教学变革。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分为四个层次:为应用而应用、赋能、创新、重塑。凌馆长的话语让老师们更明确在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和方向,为今后工作注入信心和动力。
当AI的笔触与课本的墨香交织,语文的疆域便生出新的维度。这场研讨会如同打开一扇任意门,让我们窥见未来课堂的多重可能:名著对话突破时空界限,作文修改秒变思维对话,文化遗产在虚拟中重生……AI为语文教学带来创新思路与高效策略,但我们亦需铭记,技术是为教学赋能的手段,教育本质与人文关怀才是核心。愿我们既能驾驭技术的骏马,也不忘深耕人文的沃土。未来已来,让我们同侪携手,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语文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