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课堂】江宁区教研室深入我校湖东路校区调研指导
发表日期:2025/3/11 14:51:23 作者:吴卉 有115位读者读过
【适性课堂】江宁区教研室深入我校湖东路校区调研指导
教学视导明方向 专家引领促提升
2025年3月5日下午,江宁区教研室李巧娣副主任、语文教研员周金霞、数学教研员陈冬、英语教研员徐家兵、物理教研员赵帅、化学教研员曹美玲、政治教研员罗明、历史教研员朱桂红、地理教研员齐晓莉、生物教研员张涛、音乐教研员张超英、体育教研员包德明、美术教研员刘晓康、劳动教研员王诚成、心理教研员董舒琪,莅临我校湖东路校区进行教学大检查,通过随堂听课、交流反馈、答疑解惑等方式为我校教学工作精准施策。
语文组
语文组开展四节公开课教学展示。周伟老师以《孔乙己》为载体,创新采用“记与忘”“变与不变”等关键词分析法,通过角色朗读与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悲剧根源;胡文君老师从《木兰诗》的“女/儿/我”自称词切入,结合中外女性形象对比阅读,以“木兰归家”的思辨性问题激发学生多维思考;程玉老师在《老山界》教学中设置“重走长征路”任务群,通过批注阅读与读写结合,带领学生体悟革命精神;谈朝闻老师以“最牛科普博主”情境贯穿《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观察日记、雁声解读等进阶任务,实践新课标理念。
教研员周老师充分肯定了四位教师的教学创新:文本研读精准,课堂富有感染力;善用对比拓展,课件设计精巧;任务链清晰,注重学法指导;情境创设新颖,活动设计层次分明。教研员周老师对三个年级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且给九年级中考复习提出了宝贵建议,指出要关注一模研讨复习计划,关注知识点的整合,新旧知识的勾连,要注重方法的概括,课堂一定要读写相结合,争取高效复习,中考取得佳绩!
数学组
数学组开展四节专题研讨课,聚焦不同年级教学内容与策略创新。段秀玲老师以《一轮复习——二元一次方程》为核心,通过基础训练系统梳理概念、解法与判别式,借助例题对比优化解题策略,并利用表格分析复杂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张喆宁老师在《分式》教学中贯穿“转化思想”,以分式与整式运算对比为主线,通过生活案例构建分式模型,强调分母不为零的严谨性,借助探究活动培养类比迁移能力,为后续函数学习奠定认知基础。颜悦老师在《平移的基本性质》中,通过复习对应点、线段、角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探究平移特征,结合操作实践与例题讲解突破教学难点。周星源老师以轴对称图形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称特征,利用多媒体互动提升课堂参与度,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教研员陈冬与李巧娣对四节课给予针对性指导。陈冬高度评价张喆宁老师的教学设计,肯定其“高观点、大单元”的架构能力,指出需加强分式与函数思想的衔接;李巧娣针对段秀玲的复习课提出优化建议,强调精简知识点呈现、强化例题对比分析,并提升学生代数推理的规范性。两位教研员均建议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空间,通过多说多写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教学语言的严谨性与示范性,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明确方向。
英语组
英语教研员徐家兵与特级教师傅兰珍共同观摩竹山中学四位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谭晓老师以“合理使用电脑”为主题,通过生活情境导入、部件功能探究及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郭冉冉老师以纽约城市游览为线索,融合视频、在线导游文本和景点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语言输出能力。四位教师均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探究等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展现扎实教学基本功。
课后研讨会上,徐家兵肯定英语组团队协作成效,傅兰珍从教学设计逻辑性、活动梯度合理性及思维启发深度对谭、郭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专业剖析,建议强化目标达成度评估与批判性思维引导。徐指导针对另两位教师的课件,提出优化课堂节奏、细化语言支架及强化生成性问题处理的改进建议,特别强调需立足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比较意识,通过"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物理组
物理教研组开展《重力-力的示意图》《光的折射-透镜》专题教学展示。汪欣老师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片段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与分层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创新实验设计契合新教材要求;朱亚君、赵启明老师同课异构,以生活物品实验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朱敏老师通过趣味实验激活九年级复习课堂,以《中考指导书》为核心重构知识体系,实验再现突破光学难点。四位教师均注重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渗透,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
课后,初中物理教研员赵帅和紫东学校副校长孙庆成与老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他们充分肯定了八年级的新课引入的设计很有新意和趣味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没有采用老版教材的传统设计而且围绕新教材进行创新设计,对于帮助学生突破对重难点的理解和真正落实科学探究有积极意义。同时针对九年级中考复习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赵指导建议教师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中考指南》,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平时训练,注意解题规范,加强实验专题的教学,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里有数。两位专家的指导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化学组
化学教研组四位老师围绕《化学与人体健康》开展同题异构教学。于陈老师以午餐食谱为切入点,通过“生活情境+问题驱动”模式,串联化学知识与健康议题,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詹敏老师从人体元素、合理膳食、用药安全三个维度展开,结合小组讨论与视频分析,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渗透跨学科思维。朱代娣老师同样以午餐导入,设计四个递进任务,运用探究法与讨论法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课堂互动活跃。姜明伦老师则以情境创设贯穿课堂,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研员肯定了四节课均立足生活、注重实践、强调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并建议进一步优化课堂节奏与学生个体指导策略。
课后曹美玲老师和范文保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做出了点评,表扬了化学教研组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了化学组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强调了充分利用课本的调查与研究板块,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搜集资料,更好的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挖掘课本提供的资料,回顾旧知,将化学式的计算与本节课联系起来,提升课堂高度!
政治组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马兆、许戈两位老师分别呈现了精彩的公开课。马兆老师以《依法行使权利》为载体,通过“热点对接”“情境创设”四大模块串联教学,结合民法典颁布等时政案例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在价值引领中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与法治思维。许戈老师则以《弘扬宪法精神》复习课为例,创新运用“学情前测—内容重构—真题演练—现实迁移”四步法,借助数字人民币等鲜活素材激发学生辩证思考,有效提升复习课的实效性。两位教师均以生为本,将抽象的法治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路径。
课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罗明与老师们进行了座谈交流。他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工作的认真细致,同时针对中考复习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建议教师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中考指南》,把握命题方向和赋分等级要求。强调知识梳理要精减、素材要精妙、试题要精选、易错易混点的澄清要重视。同时,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升课堂质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爱和个别辅导等。罗老师的指导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为后续教学注入活力,指引我们一路前行!
历史组
第一节课王慧霖老师在七年级开设《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时,通过多媒体史料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节课殷德彪老师则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清晰的逻辑呈现《伟大的历史转折》,紧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影响,引导学生思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课堂互动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课后,江宁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朱桂红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提出了对于新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在指导学生作答材料题上,做更多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朱老师还与组内其他老师做了深入的交流,肯定了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历史教学的进步,同时针对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老师们多参加区级市级教研活动,认真研读2024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依据课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物组
第一课是高宝林老师开设的《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这堂课中,高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发酵技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应用。通过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对发酵技术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第二节课是郑绍文老师开设的《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本节课对种子的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郑老师准备充分,内容详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通过学生亲手解剖种子,使学生对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再利用即时投屏展示,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对芸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的图片升华了本课主题。
生物教研员张涛与生物组进行了互动交流。教研员评价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流畅,教学环节紧扣目标,知识点全面,并且引导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建构科学思维、形成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另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教师可考虑对跨学科实践进行延伸,将一些课堂无法展示的实验过程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带着好奇心继续探究验证,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求知的目的。
地理组
地理组王心宇老师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为载体,创设乌镇水乡教学情境,通过“水韵”“水连”“水智”三大板块,引导学生探究长三角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并延伸至杭州宇树科技等产业热点,渗透人地协调观。课堂以学生自主讨论与问题链推进为主线,融合综合思维素养培养。
课后,初中地理教研员齐晓莉与老师们进行了研讨交流。她肯定了王老师主动思考探索创新,打破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态度,同时建议老师们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们地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并将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理念融入课堂,打造更有效,有趣,有魂的地理课堂。我校地理组在齐老师的指导作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理清了教学思路,获益匪浅!
体育组
体育组陈颖迪、张接成老师开展初三中考专项训练公开课。陈颖迪老师聚焦50米跑和立定跳远,通过慢动作示范、起跑分解及爆发力训练提升技能,实施分层教学强化技术掌握;张接成老师围绕实心球投掷与仰卧起坐,设计小组对抗赛激发兴趣,结合辅助手段纠正动作。两位教师均以中考评分标准为导向,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科学编排负荷,兼顾规范性与趣味性。
课后,体育教研员与组内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教研员充分肯定两位教师“精准施训、分层突破”的教学策略,同时提出优化建议:利用条件作业法,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现在主要是加强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以及体能储备和力量储备的阶段,要注重下肢力量的锻炼;跳绳项目选择较多,还需要仔细斟酌,必要时实施干预等等。这些建议为初三体育备考提供了新思路,助力教师打造更高效能的训练课堂。
综合组
音乐吴卉老师的管弦乐合奏课《亮剑》以音乐要素为核心,通过乐器音色分析、情景模拟与实践演奏,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对音乐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的关键作用。课堂结合欣赏、模唱、律动等形式,让学生领悟革命题材作品的人文内涵,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张指导对吴卉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初三艺测复习和艺术展演比赛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希望音乐组的老师利用好课堂,社团等时间,齐心协力。
美术成凌云老师的公开课《一路繁花》以花卉变形为核心,通过欣赏、临摹与创新实践,引导学生探究艺术手法对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的作用。课堂结合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艺术的人文价值。刘指导肯定其教学设计,针对初三艺测提出分层训练策略,并建议美术组统筹公开课筹备与展演赛事,强化课堂与社团联动,鼓励跨学科融合,以项目化课程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与学校美育提升。
劳动陈宗江老师的泥塑课以传统工艺为载体,通过作品赏析、动态构思、动手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塑形技法并感受艺术魅力。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互动性强。课后,领导肯定了陈老师的课程设计与成果,赞扬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针对初三劳动技能测评复习和劳动成果展演比赛,领导建议劳动组老师利用好课堂与社团时间,共同努力,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与艺术素养。
心理健康梁正颖老师的抗逆力课程《与挫折和解》从挫折引发的情绪谈起,带领学生回顾曾经经历的挫折,引导学生合理面对人生困境,和学生从知情意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面对挫折,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具备的积极品质和外界的支持力量,能合理看待挫折并增强应对困难的自信。董指导认同了梁老师的课程逻辑和活动设计,并对心理健康课堂的生成性内容做了详细的指导,也对乡村学校的心理教育做了强调。
各学科专家从教学设计逻辑性、核心素养渗透度到分层作业设计等维度给予精准剖析,在肯定课堂亮点的同时,针对教学衔接、学情把握等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春风化雨润桃李,视导领航启新程,全体教师将以此次视导为新的起点,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撰稿人:朱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