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校园动态>>校园快讯>>阅览文章

【三班三室】竹山中学举行“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联合教研活动 文本解读启智慧,依体而教绽芳华 ——“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联合教研活动圆满举办

发表日期:2024/12/24 14:27:32 作者:吴卉 有76位读者读过

【三班三室】竹山中学举行“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联合教研活动

文本解读启智慧,依体而教绽芳华

——“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联合教研活动圆满举办

季冬初阳始,欢然万物新。2024年12月19日下午,一场旨在促进教学交流与创新的联合教研活动在南京市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五楼教师发展中心展开。本次活动以“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为主题,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名师杨友红工作站、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及江宁区初中语文潘森云名师工作室携手主办,共同探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助力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贯彻新编语文教材。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的发起,源于对当前教育改革浪潮的积极响应。随着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新版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如何准确理解并有效实施新教材,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研讨新教材的特点、变化及其与新课标理念的对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语文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这场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中,教师们围绕七上语文新教材中的《我的白鸽》《狼》及王荣生教授主编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研讨,共同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在《我的白鸽》一文的解读环节,江宁区未来科技城中学的孔祥胜老师以“我”与“白鸽”的关系为媒,巧妙地将解读分为三个环节。他首先强调了作者与白鸽之间生命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两种不同生命形式在相互依存中寻求平衡与和谐的画面;接着,他揭示了白鸽在作者生命中的特殊意义,指出白鸽不仅是作者的陪伴者,更是其心灵创伤的治愈者;最后,他通过引导教师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乡土的深刻联系,将解读推向了高潮。孔老师还从语言的风貌入手,敏锐把握文势的变化,从故事、情感到思想层层递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的杨莉老师以《叩问生命意义,探寻人生真谛》为题,深入剖析了《我的白鸽》中的三重寂寞与三重慰藉。她通过细腻的解读,将写作的枯燥乏味、古板生活的孤独以及蛰伏在心底的文学理想等三重寂寞与期盼(圣洁而温情地陪伴)、治愈(彼此需要,互相栖息)和热爱(对生命的讴歌与赞美)等三重慰藉相对照。随后,通过与陈忠实原作《告别白鸽》的对比,杨老师衍生出三重启迪,并探寻出文章的主旨:白鸽照亮了作者前行的道路,使他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内心的困扰时,能够保持豁达与释然。

南京市竹山中学的祁永玲老师则以《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为题,奏响对《我的白鸽》一文深入解读的四重奏。她通过寂寞(生命的独特体验)、白鸽(生命本真的象征)、思考(生命理想的展望)以及情感(生命相连的共情)等四个方面,展现了文本的丰富内涵。祁老师的设计建立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文本的互文性。她的解读,兼具旁征博引与细致入微的双重特点,同时巧妙地引入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使得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的李猛老师则以《生命之美,源于真诚的“驯养”》为题,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他通过陈忠实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来体会这篇散文中寄寓的独特情思,并从《小王子》中引来“驯养”一词,将其作为《我的白鸽》的语言密码。李老师分析了文中三重驯养关系:一是爱物的馈赠,二是生命的观照,三是灵魂的融合。这一解读角度新颖、深刻,引发了教师们对文本解读的深入思考。

除了《我的白鸽》之外,教师们还对《狼》一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江宁区未来科技城中学的陈亮老师以《狼》为例,探讨了情节的一波三折如何成就叙事文本的典型性,以及细节的研精覃思如何助力理解文本主题的深刻性。她的课立足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规划,又能潜入文本深处,引导教师们从细节中捕捉文本的灵魂。陈老师强调,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构成了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南师附中实验初中的汪婷婷老师则以《从“三变”视角解析狼败之因》为题,以独特的视角厘清了敌我之间的认知互变、力量之变以及文章的主题之变。她通过这三重变化,引人入胜地将教师们带入《狼》的文本深处,既潜入其中,又跳出其外,对文本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汪老师指出,正是这三重变化,使得《狼》一文在叙事上更加跌宕起伏,主题上更加引人深思。

南京市觅秀街中学的丁晓勤老师以《辩证看待〈狼〉的狼性与人性》为题,设计了三个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她首先采用还原法探究小说的三要素,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接着采用比较法,体会文中的狼性与人性,引导大家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最后采用错位法,辩证思考狼性和人性,倡导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激发独特见解的形成。丁老师的活动设计既富趣味,又见深度,激发了教师们对文本解读的热情和思考。

在随后的专家点评环节,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的杨友红老师、我校潘森云老师和孙振坤书记先后带来精彩的点评和讲座。他们肯定了教师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名师杨友红工作站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友红老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论素养,对文本解读的理路进行了精彩阐述。他强调,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一堂好课的先决条件在于深入地解读文本。杨老师指出,应遵循体式认知、语言品味和多重解读等原则来解读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深度。他鼓励教师们勇于探索新的解读路径,从历史性、文化性、审美性、哲学性、经验性、叙事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文本剖析,将解读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江宁区潘森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则以《明月慧眼照我还——浅谈文本解读》为题带来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讲座。她以“明月”象征教师内心的温情与关怀,用“慧眼”寓意解读的精准与深刻。潘老师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她强调要通过多读多思,达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文本解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文本解读中的实践经验,指出要将作者、读者和编者的意图统一起来,依“标”而教,依“体”而教。

最后,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正高级教师、南京市竹山中学孙振坤书记以《基于双新背景下的新课文探析》为题进行了总结性讲座。他从“双新”(即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新课文的教学需求与执教者面对的新情况。孙书记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学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们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他着重强调了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关键要素,并鼓励教师们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策略,积极面对并克服教学中的新难题。孙书记的讲座高屋建瓴,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2024-12-23 10:11:28.124000

回顾整场活动,教师们不仅收获了文本解读的智慧,更深刻理解了依体而教的重要性。教育犹若园艺,必循植物之性以施培壅,正如文体之纷纭,更需教学之法以应其变。针对不同文体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挖掘文本深层价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新教材、新单元、新课文文本解读的一次深入探讨和实践分享,更是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次全面理解和有力推动。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航道,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芳华。

撰稿人:杨静微

校对人:潘森云

审稿人:孙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