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每周一读>>阅览文章

《谛听教育的春天》(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5/16 16:50:00 作者:无 有990位读者读过

 

推荐书目十二:《谛听教育的春天》                         

推荐教师: 杨丽娟

内容简介:

    郭思乐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教育专家,他在长期的研究实验中形成了生本的理念。《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教授的教育思想随笔集。书中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生本的理念,传播郭教授的教育思想。有从文化层面上对生本教育的诠释,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更有对当今教育问题及走向的沉思。

    书中用很多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例子,阐述生本的核心是高度尊重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学习;教学的核心是感悟,因为学生的心灵和大脑是感悟和情感奔跃汹涌的海洋,生命如同小草,你可以帮助它,比如给它找到一块土地,但决不能代替它长大。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状态,学生拥有了思考的自由,就能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思想火花。

推荐理由: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谛听教育的春天》,扉页上的这段话让我沉思。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也许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可它成为我们的教育思想了吗?它体现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了吗?对于我,还不全是。书中“毛估估的智慧”深深地震撼了我。深刻的道理写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的观点再次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毛估估的智慧,陈述的是聪明的农民买猪时只是目测估量猪的价值,买回来后就让它自由地自然地生活,长大后是论斤称重的。教育并不简单如农民养猪,郭教授却从中悟得智慧。农民选择对待生命的方法对待小猪,我们教育的对象何曾不是鲜活的生命!把人当作生命来进行教育,过往我们多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形式上,让学生自己学习,我们也有太多的不放心。所以对他们的成长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导致了学生在太多的灌输中丧失了学习的灵性。在《生命的掌声》的课堂上,五十多位学生对“掌声是什么”的诠释那么的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深刻而饱满,很多表述是现场老师都没思考到的角度和深度。这些答案都不是老师教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通过各色各样的阅读、各种各样的渠道自己得来的。生本课堂的成功印证了“毛估估的智慧”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毛估估”在解决生本的自由发展和终端评价矛盾时,郭教授进行这样的类比:学习的阶段就必须学习,睡觉的时间就要睡觉。不要把整个学习阶段变成备考,如同农民不在小猪生长期间,为了放心天天称重惊扰它。我们不必质疑孩子自己学习的效果,学生本能地生长,自由地发展,到了结果的季节,就会各种各样的果实挂满枝头,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生命的活跃,激扬生命的积极,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如同小猪自然地生活。多么简单的道理!若是我们用心观察和思考,还可以从很多的例子都得到同样的结论。毛估估的智慧再次唤起了我们的思考,也把生命教育的思想深深印进了我的心中。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所以生本的课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台,这不正是教师职业意义之所在吗? 
    生本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困惑,就让我们从《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