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5/9 9:05:32 作者:无 有1050位读者读过
推荐书目十一:《班主任兵法》
推荐教师: 王慧
内容简介:
《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他写这本书的起因是由于他的第一次失败的班主任经历。当时他是一个新教师,接手了一个初中班,全班40名学生,有30个小霸王似的“大金刚”。班级里“烽烟不断”,结果由于所带班级成绩差、纪律差,还经常出事,万玮老师被学校撤去了班主任的职务。
通过这段惨痛的经历,万玮老师在以后的几年间不断地反思、总结、感悟,并将这些想法和经验以网络日记的形式,发表在班主任圈内很有名的“k12班主任论坛”上,《班主任兵法》正是万玮老师的教育手记。
《班主任兵法》这本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讲述了一个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教育案例,理论篇则是用兵法的原则来指导教育问题,很有创意。理论篇从“引言”、“自保第一”一直到“集体篇”、“气篇”,到总共包含二十六篇,它从战略和战术思想出发,给予教育更多的关注。比如,两强相遇勇者胜;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谋攻篇等等。
推荐理由:
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书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这本书主要是用《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思想,来细细地分析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它的指导思想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我们常常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疲劳和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喜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多种角色,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风采:一位武艺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
阅读有感:
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眼睛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自觉地把其他学科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就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教育学生时如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的“攻心为上”一部分,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对待学生的错误,一味的批评、强制孩子改正,是治标不治本的,“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这要求我们教师提高个人素质,善于研究孩子的心理,思索孩子的动机,站在孩子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善于一语击中孩子犯错的根本原因,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