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纵横>>科研之窗>>每周一读>>阅览文章

《致青年教师》(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3/7 10:10:58 作者:无 有1065位读者读过

推荐书目三:《致青年教师》

推荐教师:李海林

内容简介:

    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因为眼部疾病,已提前半年退休。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以来三次获得“林放杂文奖”。该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一共六个专辑,分别是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等方面来述说作者对青年教师的希望,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思想者,二是学习者,三是实践家。

推荐理由: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老师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同时也打动了我。

 

阅读有感:

    我本人生性喜欢读书,家中也订购了一千册的图书和杂志,闲来无事更喜欢逛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尤其晚上临睡前必须看看几页有品位的书籍方能入睡。今年寒假,我和孩子到江宁图书大厦看书,在教育专柜,我发现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再看作者是吴非,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吴非老师是我敬仰之人,也读过他多部作品。在2005年南京市暑期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见到吴非老师,那天是7月16日,他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做一个“站着教书”的语文教师》,他娓娓道来,我听着如醉如痴。培训结束后,我马上到书店去买了他的新作《不跪着教书》,一口气读完,获益匪浅。在2007年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我又一次见到吴非老师,那天是11月27日,他给我们又做了一个报告,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我居然在会上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他含笑回答了我,我很欣慰。

   《致青年教师》应该来说读者对象是35周岁以下的教师,今年我都已40周岁了,原来想此书可能不适合我阅读,但是我一翻阅书,马上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作者说到有的心胸狭隘的教师,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在1988时,我看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时,还不以为然。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荡。我的人生格言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平凡人生。我对学生就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当我看到“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一文时,感慨万千,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基本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能当教师,当校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与言行粗俗。当学生走上社会后由平庸变得庸俗时,他开始意识到是教师没有帮助弱者的思想,在言论中侮辱穷人,厌恶劳动,学校教学生弄虚作假,一切向分数看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只要学习差,什么都差。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很危险,我们作为教育者难道一天到晚就是上课上课,学生一天到晚就是作业作业吗?抬头看天,放眼星空,我们的人生目标何在?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

    我们天景山中学,处在城乡结合部,有的拆迁户一夜暴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子女学会察言观色,他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受他们父母的影响,学习成为他们的副业,不再有“读书改变命运”的朴素真理。作为这里的教师,责任更为重大,压力更为强大,处境更为艰难。我们怎么办?是退缩,还是迎难而上,这本书给了我们精神的力量。这几天北京正在召开两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常说常新的话题,作者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

    我又想起在去年教师节时,在全校庆祝大会上我所做的发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如果教师自己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没有自己鲜明的爱憎,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