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11/24 15:07:56 作者:无 有1077位读者读过
推荐书目三十三:《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推荐教师:赵家美
阅读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分校)高级教师关承华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书,掩卷而思,感触太多!作者关承华用最平实的语言,最丰富的案例,讲述着作为一名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着学生的普通教师,如何用心,用脑,用情去打动孩子的心,收获学生的爱。
研读此书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体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很赞同本书中提到的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指亲情、亲近,学生对老师的“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由衷的佩服。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都希望学生们真正的佩服自己,但如何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佩服,让他们“信其道”呢?关承华老师在她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中用大量真实感人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
关老师从师生双边入手,从四方面给出了答案:1.教师的人格魅力 ——让学生佩服。2.平等、真诚与理解 ——让学生信服。3.高级的教育方法 —— 让学生折服。4.爱的温暖与滋润 ——让学生心服。
二、教育学生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很多老师经常这样抱怨,这个孩子我说过了他不听,说几遍都记不住,总是老犯同一个错误等。其实教育有很多时候绝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学生三分钟过后又犯同一种错误这很正常。教育疏导就是要不厌其烦。老师的话不是圣旨,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去引导、说教。
要想让学生理解老师,首先老师必须先去了解学生。我发现老师们大多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每逢星期六星期天,都要给学生布置满满的作业,就怕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玩掉。老师会自认为,我那么辛苦去找的试卷,可能还有些自己出的,发给学生做,学生不应该埋怨老师。作为老师的您换位思考了吗?学会体谅学生,学生才会理解你。
三、让学生“服”,老师需要练好内功。
心中有学生,不是每一位老师轻易能够做到的,这是一种境界,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1. 用“脑”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教育水平,达到让学生佩服的境界。2. 用“心”去理解学生,你给予他们平等与真诚,才会赢得他们不设防的信服;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孩子折服。3. 用“情”去温暖和滋润还不够茁壮的小苗,他们并不是铁石心肠,心被焐热了,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何愁学生不服!
四、俯下身子,听听学生的心声。
有的老师总以自己的年龄大了,代沟宽了,沟通难了为由,与同学生们产生对立,对抗。关老师年龄大,为什么会博得学生与家长的信任,这里仍然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有关承华老师青春永驻的心态,有关老师对学生的挚爱,有关老师教育智慧的指引,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请记住,差生不可能不存在,没有差生需要我们做什么?使优生更优,我们很容易做到,能使差生进步、转化,成人成才,我们更是功德无量。
关老师文章里的一个小案例:
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从办公室里跑出来,撞到了一位女老师的身上。这位老师十分不悦,虎着脸把这个学生狠狠的训了一顿。学生一脸的惊恐与委屈。
案例分析:
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形,我认为这都是老师碍于自己的利益以及面子,从而去为难学生。我的观点是: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是老师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与其去伤害学生,增加一个讨厌上你课的人,还不如自己忍一下,让学生自己去反省。但也不是说要去讨好学生,教师还是需要维持老师的尊严,要在学生心里树立一个可敬的形象。
老师的理解应该是“现在进行时”,而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却是“将来时”,因为学生处于弱者地位,他们不成熟、不理智,他们的戒备心态、逆反心理往往是孩子们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愿去违背自己自以为正确的意志,所以就做出了种种不理解老师的行为表现,让老师们心理不平衡。等时过境迁,学生明白后,他们就开始感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