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革命》(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6/29 10:55:49 作者:无 有1044位读者读过
推荐教师:汤福生
内容简介:
《学习的革命》一书是美国的珍尼特·沃斯和新西兰的戈登·德莱顿编著。本书讲的是利用目前技术和通讯领域的急剧变化而发动的一场温和的、富有建设性的学习革命,介绍了为让大多数人获益而迫切需要的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对学习进行系统思考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何学;第二个层次:学什么;第三个层次:怎么学,这一思想贯穿在整本书中,他们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在浏览全书的同时,我有重点的看了”快速学习法的六个环节”的这一部分。即:(1)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2)开动你的所有的感官;(3)学会略读;(4)学会多问;(5)学会精读;(6)要学会记忆和储存。
推荐理由:
本书能够解决当前绝大多数学习方法不当者(如过分依赖教师,以被动听讲,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式,甚至懈怠厌学等)的诸多问题,这本书至少在学习的理念、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途径等方面给当前许多“读死书”的学子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或收获,同时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一些启发,很值得当前我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借鉴。
阅读有感:
读完这本书,针对当前我校实际情况,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上,将会更好地指导工作。
1.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源动力。教师上课的内容要有感染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自主追求学习的知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其中的道理。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实验的功能。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的功能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接受知识,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在学习上的成就感,这样便可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让我们用书中的一段话来共勉: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全社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离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