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学校》(每周一读)
发表日期:2011/9/23 17:04:18 作者:无 有1134位读者读过
推荐教师:陈妮妮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 在一般学校里,教师常常以指导者或辅导者的角色自居,对学生进行人格和情感的教育。全人却是例外,当学生心中有难以排解的情绪时,教师不过是默默聆听、心怀同情的朋友,全人的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试。因此,几年之后,全人的学生变成了心理健康的“小大人”,远比一般大人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更成熟地面对自己,这无疑是全人学校的重要成就。
全书用了大量的案例阐释了应该如何做好老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 理念决定行动——案例“三剑客”的启发。二了解比告诉更有趣——案例:《青春的疑惑》。三接纳自己以及自己的情绪——案例《“教师”的困惑》。四帮助面对困难胜于解决问题——案例《我的耳朵打烊了》。五宽容地对待孩——案例《“小瓦屋”事件》。
推荐理由:
全人是一所专为十一到十八岁的青少年而办的学校。学校重视五个理念:人类过去知识的通识理解、人格特质的自我实践、审美趣味的养成、创造能力的释放,批判能力的培养。每个孩子不同的观点在此都能被尊重、包容与启发,大人和学生的关系是朋友,互相聆听与辩证。让孩子不仅在心智上成熟,也在人格上有正向的发展,大人们会给予很长的期待,让孩子们逐渐成熟。所以孩子快乐而有自信,不需太多的教训与管理,最后他们拥有的能力是真实的,而不是被训练出来的。
本书作者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些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用满腔的诚挚将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阅读有感:
《没有围墙的学校》,这是一片体制外的天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体制外的学校这个概念,书中的育人思想和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部书里,作者认为,“成为一个人”远比“学习”更重要!而我感触更深的却是怎样使孩子更容易成就为一个健康的人。全人教师的做法有三点:
一.包容
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
二.尊重
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都让我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呵护的温暖。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祝贺、赞美和激励的掌声,更胜过苦口婆心的教诲,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作,促人勇敢前行。
三.引导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全人的老师做到了真正的解惑,孩子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只是身边的陪伴着,同行者,引路人,而非指挥者,评判者。例如在养成宿舍卫生习惯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这可是全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全人的师生能够忍受长达一个学期的脏、乱、差,并接受孩子们的“私人空间”,这在我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没错,我们的一声令下,一顿狮吼,这个问题肯定也会立刻解决,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一群有思想尽管没有健全的人,他们的成长不是靠命令和斥责来完成的,也不是靠接受和顺从来长大的。因此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全人的老师一直在和孩子们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
很推荐这本书,让我更了解学生的心态与想法,也让我能够在课余多给自己许多观点来省思对待孩子的方式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