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 生物教研组第10次活动材料
发表日期:2023/4/27 9:50:49 作者:高宝林 有733位读者读过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 生物教研组第10次活动材料 | |||
时间 | 4月18日 | 主持人 | 高宝林 |
参加人员 | 高宝林 陈益琴 王慧 郑绍文 徐兴民 | ||
主题 | 研讨郑绍文老师公开课 | ||
方案 | 集体研讨 | ||
研讨记录
| 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或模型之后,经过推理、判断、分析、对比等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的研究做到学以致用。七年级学生还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也难以理解,加之,肺泡内、血液中,组织里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理解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教师鼓励学生制作各种便于理解呼吸运动的模型。教师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图片、自身体验、演示实验设计,注射器演示体验等多种方式,突破重难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亲和力强,课堂效果好。本节课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下设计的,从着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最感性的认知开始,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动脑大胆猜想,以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等进行求证,层层深入,突破难点,体验思考的快乐。引导学生历经思考的历程,而后得出结论。主要优点:本节课的教学中的亮点是着眼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呼吸运动的原理时,从通过肋骨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变化,导出胸腔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变小的原因;通过观察吸气和呼气中膈顶的位置变化,导出胸腔上下径变化的原因。从运用注射器研究密封气体的性质,解决了气体运动的动力源于气体的压力差,这样,从最基本感性认识开始,剥茧抽丝,揭开实质,逐层深入,把握原理,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 | ||
其他过程性材料 (包括照片、活动签到、活动报道等其他材料等) |
|